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大学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已具备雏形。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日趋保守,由经院哲学把持的大学课堂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大学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贺国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在新兴权贵阶层的主导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针对这种扭曲人性的神学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解放人性,反对愚昧迷信神学思想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冲击了宗教神学教育,人文主义教育逐步成为意大利大学的主流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提出只有周全地掌握知识才能使人真正认识“上帝”,认识自我。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前辈创作绝把历史纳入大学课程里来,使的历史学的重要性达到空前高度,职业性学科主要分为法学、医学和种学三类。各个大学里所设民法教授的数量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增加;医学中对解剖学的重视和医学人文主义画出现使得学科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在15世纪末以后,数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代数和几何都成了数学学科的内容,数学在天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除此之外,绘画艺术、音乐和体裁他成为大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与人文学科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里自然科学的地位相对较低。

—摘编自陈超《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材料三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更具群众性和革命性,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更为强烈。宗教改革前期大学入学人数起初是突然下降的,但最终大批学生又回到了大学。在16世纪新大学遍布欧洲。德国新建了9所大学。其中路德教派建立了马堡大学、耶拿大学和柯尼斯堡大学等。在西班牙,不仅新建了两所,而且大学注册人数明显增长。在瑞士,加尔文派于建立了日内瓦学院(大学),鼓舞了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和哈佛学院的创办。……宗教改革“以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这一变化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较之以往更加最为政府的工具。……宗教改革时期的高等教育还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人文主义课程在许多学校中得以保留,16世纪40年代,维滕贝格大学成为自由教育的中心,吸引了包括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英国人文主义者延德尔和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哥白尼的学生雷蒂库斯于1540年将哥白尼的“日心说”印刷出版,首次解释了哥白尼的新观点。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哥白尼和伽利略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完成了他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贺国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后期,各国大学发生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教育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宗教改革对大学教育带来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

(3)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7-1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特拉克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曾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处时代与前代的不同,他说:“当我赡前顾后的时候,我是正站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事实上,中世纪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可能性空间。一般的历史学家把文艺复兴这个时期描写成“从黑暗时代的灰烬里诞生的现代世界,或把它描写成一个发现世界、发现人类和在生活、思想、宗教、艺术等方面不受约束,自由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从关注“灵魂被基督拯救”转向了“基督拯救和人自身拯救的统一”。但丁代表作《神曲)建构的就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和基督教思想融合混杂的世界。文艺复兴使传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而传统与变革的合力才是历史前行的永恒动力源。

——摘编自高永《“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

材料二   “在德意志,一直到15世纪末,当人文主义与宗教势力相结合的时候,人文主义才在本地的土壤中生根,而没有宗教势力,就不可能对中世纪晚期的世俗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路德便是在这种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中出现的。他强调“因为只有信才是得救,而有效的上帝之道的用法,如同《罗马书》十章所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上帝的道不是借什么行为所能领受、所能爱慕的,乃是单借着信。”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路德:“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如薄伽丘亦说:“你应该知道,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薄伽丘面对世俗社会提出的人生平等观,被路德在宗教领域内提出——人人都是祭司。

——摘编自邓丽《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及其人文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相似社会背景及两者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思想主张上的共同点,并分析二者的相互联系。
4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文艺复兴从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墓,把文学从旧思想禁锢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作家蒙田宣告:“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托玛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陈独秀强调“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种光荣”;但丁高呼,“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

——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文学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
2018-01-15更新 | 117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西莫(1389年9月27日—1464年8月1日)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银行家,美第奇家族的第二代传人。他是一个靠货币赚钱的人,依靠放贷收息使整个家族富甲一方。但同时,科西莫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放贷收息违背了基督教义。家族的财富越来越多,这让他怀疑自己与上帝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科西莫开始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罪孽,寻找灵魂解脱的方式。

与此同时,对宗教神权的批判与对人权的重新发现迅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和艺术领域。这场运动被后人称为“文艺复兴”。从艺术作品中,科西莫的灵魂开始得到解脱,他认识到用钱赚钱并不是一种罪恶。这种认识的转变也给货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科西莫决定用最大的财力资助文艺复兴,在美第奇家族资助的名单中,有达·芬奇、但丁、拉斐尔、薄伽丘、马基雅维利、伽利略……文艺复兴也让一个银行家族走上了权力的顶峰。美第奇家族不仅控制着佛罗伦萨的政治权力,而且在美第奇家族的历史上,产生了3位教皇、两位皇后、3位大公。

—摘编自《货币》

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初,在人文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下,中世纪的神学冥想被一种积极的现世生活精神所取代。薄伽丘的《十日谈》以世俗的视角颠覆了教会的神圣性;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巨人父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价值标尺;莎士比亚的戏剧充满了人文主义者的怀疑精神;蒙田更将这种怀疑反省的力量注入近代理性洪流之中;托马斯·莫尔则创建了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世界,传达了他理性政治、理性国家的构想。

——摘编自郑艳《理性与人道: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彰显》


(1)根据材料,概括人文精神在14—17世纪初文学著作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其他领域的表现,并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的汤显祖对李贽的“异端”思想极为赞赏,反对程朱理学。他在戏曲创作中把至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他在创作实践中,以“奇”为理想的方法,认为“奇物足拓人胸臆,起人精神”。汤显祖浪漫主义戏曲创作的代表作是《牡丹亭》,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时间界限的美好希望。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梦想、魂游的臆想境界中,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得了自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生动,在反衬和正衬中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文辞或典雅,或通俗,因不同人物形象而异,恰到好处。汤显祖的作品对明代社会做了有力的艺术性的批判,其社会价值是同时代其他传奇剧作所难以企及的。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情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基督教文化在剔除了极端的禁欲主义成分后显示出自然人性的活泼与亮丽。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人间的帝王。中期的悲剧一方面描绘了“恶欲践踏仁厚”的现实,另一方面又以宽厚、仁慈、博爱作为映照是非善恶之明镜,在道义上鞭挞邪恶。晚期的传奇剧更是在仁慈、宽厚、节制、博爱等基督式的宽广与深沉中表现了对人类的理想与希望。莎士比亚是在对现实及其发展趋势、对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的现实表演做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反观基督教文化的,因而他是从世俗观照人生的,是从现实中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出发接纳与观照基督教文化的,并把中世纪的“旧人”和文艺复兴早期的“新人”融为一体。

——摘编自蒋承勇《“旧人”与“新人”的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为伟大剧作家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编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基本上是在知识分子当中,而到了“宗教改革”,影响更进一步。究其原因……在西方……所有人都信教……“宗教改革”接着“文艺复兴”下来,享受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社会换句话说,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因为这件事情是人人都要参与的。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9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的一个思想特征是,对于人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具有自信。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这就是说,人凭着健全的常识来观察世界,而后才做结论。许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据经验观测就宣布为真理的思想。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欧洲盛行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知识界“愈来愈具有自信”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由于地理位置占优势,面对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但是这些经济工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却没有好的管理者。教皇的昏庸和权力丧失,使意大利有机会通过政治手段垄断市场,成为掌握经济贸易和政治权利的中心。意大利曾受到古罗马、古希腊、地中海文化的影响,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学习从东方传来的适合本族地区垄断经济市场的文化和方法。意大利当时处于政治动荡时期,这导致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不幸福就更会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灵魂上的安慰,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精神的出现,适时的给予了百姓心灵最大的关怀。

——摘编自《浅谈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不仅产生了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而且在继承唯名论派思想的基础上,还诞生出许多的科学巨人。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不可能具备阅读希腊文、拉丁文古典著作的能力和条件而参与这场文化的“复兴”,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而加入到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幸运和自信。因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古典文化的光辉成就面前颇为自卑甚至自惭形秽。但这三百多年来,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是依靠上帝的指引或者神意的启示,而是人类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才智,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

——摘编自周巩固《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