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畅通的道路、宏伟的广场、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B.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C.教会权力正被世俗政权所取代D.人们宗教信仰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畅通的道路、宏伟的广场、藏品丰富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
A.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B.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
C.资本主义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输《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材料二   赢得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者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个人;充满竞争的生存条件也促使他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造诣。在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7世纪,也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当时没有一部名人传记不在主人公的主要成就之外谈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而这些造诣总是超出一般水平。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意大利思想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程朱理学,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开拓”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材料三 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15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派强调绘画的数学层面,如透视法则的计算,根据几何学和透视法组织外部空间和光线等。另一派趋势是研究运动和解剖结构。这反映了这时期的艺术家
A.绘画技巧登峰造极
B.关注和热爱世俗生活
C.具有科学探索精神
D.否定中世纪的价值观
2019-03-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个人主义的成长是人性的体现,应该辩证的看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请问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核心内涵,并分析“个人充分发展”的意义。
(2)据材料二分析极端“个人主义”对当时社会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期间康德为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提出的主张。
7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的主题,以人类本身作为知识与艺术追求的核心。(文艺复兴的出现)意大利的那种较高的城市化、商业化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因素,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模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同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举出同一时期古希腊的杰出思想家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及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8 . 虽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杰出创作者们的创作题材大体上依然不出于古希腊神话和基督神学的大范围之外,但昔日那些人们只能充满敬畏、顶礼膜拜的神灵一经他们的笔墨工具,都具有了如君似我、类乎常人的风格与情调。这一评论肯定了
A.人文主义者自身的局限性B.神学信仰日益松弛的趋势
C.人文主义大师的价值观念D.艺术大师高超的创作艺术

9 . 历史研究的素材丰富多样,史料的选用应注意甄别其价值。

材料一文献史料的运用

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当时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烈女传》。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妇女贞节观的演变趋势。结合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进历程,分析材料一中各时期妇女贞节观念演变的原因。

材料二图片史料的解读


拉斐尔(1483—1520)

(2)上图作品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的内涵。

材料三文学史料的研究

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3)材料三中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4)你如何看待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中期起,社会各阶层的表、食、住、行,纷纷突破明初礼制的等级界限,出现违禁犯分的现象,并由俭朴走向奢靡,呈现商业化和世俗化的趋势,而到了明代晚期。这种趋势越演越烈。
从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开始大规模兴建,形成我国私家园林的全盛时期。在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江南的某些园林,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养鸡鸭鹅,蓄鱼数万头,有的产品还投放市场。“又从海外的红薯异种,每一本可植二三亩,每亩可得薯一二车,以代粒,足果百人腹”。
——摘编自《明代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
材料二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康。
——李贽《焚书》
材料三   佛罗伦萨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和花园是密切相关的……鲍维尔曾经这样评价花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任何一个给人们带来美好感觉的花园都像是一座造物主赐给人类的避难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和深邃。
1527年,威尼斯的一位外交官曾经这样评价“建造这些花园尽管需要巨额的开销,但是他们所营造的景致却是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力……”在当时,几乎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以拥有自家的花园为荣。
——梁静《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花园与人们的生活》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3)同时期的欧洲,和材料二相似的思想也已发展为一股强大的潮流。结合材料三,对这一欧洲思想潮流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评价。
2016-08-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福建省龙海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