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家们的斗争锋芒,主要针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他们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深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能战胜愚昧和黑暗。在新陈代谢的时代潮流中,起了显著的思想解放作用。他们的那些珍贵的艺术品,其课题大部分带有宗教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宗教信徒。

——摘编自王正平《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这一传播固然得益于北方诸君主所雇用的意大利外交官和将领,大批的印刷品也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促成了宗教改革以及随后的宗教和王朝战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是对人类所能做到的事情的新的强调,比起中世纪时期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爱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北欧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 . 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为“再生”和“新生”,新生的号召意味着文化的近代转向,成为呼唤新时代到来的旗帜。这场运动的的真正性质,在“知识就是力量”一词中得到充分显示,这句口号显示出人们要用文化扫徐迷信、悲观、愚昧和无知的决心。在新文化的培育下,欧洲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创新成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德意志的人文主义者大多出身于市民家庭,人文主义也更多地被看作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教育运动,因为它开始于大学中开设的人文学科的课程。他们批评宗教戒律的束缚,批评教士的贪婪和淫荡,指责繁琐的宗教仪式,提出限制教会的世俗权力,强调个人的内心虔诚信仰。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德意志政治和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即以教会法为主体的封建法权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羁绊和制约。

——摘编自王亚平《培育宗教改革运动的人文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新生”的含义,并分析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出现许许多多创新成分”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并归纳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
4 . 思想解放与自然科学发展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人文主义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及其核心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指什么?这一方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思想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意大利)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摘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

——马丁•路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3)请对以上材料归纳一个主题,并用史实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文主义,其名词为paideia,其本意之一是教育。它的“七门学科分别是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它以语言的掌握、思想的精确和辩论的熟悉为基础,并“致力于为人类解决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简称之为“以语言为本”的实践人文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发现“古希腊思想最大魅力在于以人,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被翻译成拉丁文humanitas之后,paideia形意皆变,内涵变成了“以人为本”。目的在于“人”平衡“上帝”以纠正宗教神学与经院哲学理论的偏执型,却不是“人”取代“上帝”,可称之为“以人为本”的历史人文主义。

材料三   或许有人反对将宗教神学称之为人文主义,这种反对之声有些狭隘。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过程可谓是一部与宗教神学互动的历史。没有宗教神学的西方人文主义是不完整的,甚至丧失了存在基础与基本价值。用万能理性替代万能上帝过程中,宗教人文主义也被转化成了理想人文主义。

材料四   “不管什么人都会在他的作品的某一章节里对中国大加赞颂。……中国那里的专制君王不偏不倚,每年都举行一次亲耕礼,用来奖赏那些有用的科技;所有的政府职位都要经过科举来考取;……这样的的国度是他们最为惊叹和羡慕的”。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公平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发挥了启蒙效果。……因此可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第三大思想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国利《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被称为“以语言为本”的实践人文主义的政治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和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贡献
(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人文主义的主要贡献,并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在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指出马丁·路德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所起的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英国和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各一位,并简要分析启蒙运动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打败波斯后,集最优秀的建筑师和雕刻师,兴建了雅典卫城。其以神庙为中心集合大量公共活动场所,是古希腊最具代表的建筑群。古希腊柱式在卫城中广泛应用,柱式具有人体的隐喻,其形态比例来源于完美的人体。多立克柱式仿男体,古朴、庄重、雄厚;爱奥尼柱式仿女体,秀美华丽。卫城中的神庙、剧场、运动场等公共建筑满足了民众举行大型活动的需要,丰富了日常生活,体现了城邦政治的开放性与民主性。

——据高祥生《西方的古典建筑》等

材料二   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完成被视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其采用了天主教所不能容忍的穹顶。设计师布鲁内莱斯留学罗马又走访东方后设计了此穹顶,并发展了罗马的拱券技术、哥特的骨架结构、伊斯兰的叠涩,创新的脚手架施工技术等,集中展示了当时建筑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方法。文艺复兴鼎盛时期,设计师们往往利用狭长的走道或者柱廊,或者是破坏均衡等方法来设计图纸,从而使建筑物有一种感动人心的效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越来越从人的角度对建筑与环境、人与世界进行思考与定位。文艺复兴晚期,世俗建筑变得更多,建筑风格更加倾向于对称构图和华丽,喜好富丽装饰和雕刻。

——据黎汇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探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典时代雅典卫城建筑群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与古代希腊建筑的共同特征,并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西方建筑对我国建筑发展的启示。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说,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较,文艺复兴较为相当。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在十四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而十六七世纪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态势。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其批判锋芒直指中世纪的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而中国明清之际诸大师也抨击了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饮食男女之欲,人之大共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思想的共同点,并说明原因。
2023-02-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西文化各具特色,文明在互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时代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景象,揭开了中华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并列举一位该时期的思想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莎士比亚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并指出该运动的核心内容。
2023-01-1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