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材料二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孙子兵法·谋攻》

材料三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历史时期之一。从文化发生学来看,两段历史时期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从社会转型来看,两段历史时期都随着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从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外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共同的历史趋势,同时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对社会、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呼唤新的社会、新的人。虽然中西方社会有历史共性,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从结果来说,两者之后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

——摘编自李静等《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信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比较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
2022-05-15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正在发生剧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三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而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倡导什么理念“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
(2)材料二中的“运动”是指什么?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作者说它“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的“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的理由。
2022-10-25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48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黑死病。这场瘟疫断断续续在1349年结束,但是很快接连发生了几次同样的瘟疫。瘟疫中,欧洲近三分之一甚至半数的人口死亡。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学开始走向职业化,外科和外科医生兴起,医院由主要隔离变为用于治疗,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经历了黑死病的冲击,欧洲旧的传统思维和思想秩序也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空间,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真切地看到文艺复兴的影子。

——摘编复古赵立行著《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和动物的迁移导致了传染病大流行。由于土著人对外来的传染病缺之免疫力,天花、麻疹、流感、霍乱等病传播到美洲和大洋洲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从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仅墨西哥一地在1519年以后的一个世纪内,印第安人就从2500万锐减至75万。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一亿人死于传染病。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黑死病肆虐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4世纪黑死病相比,16世纪“传染病大流行”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2022-03-05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考全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晏婴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周礼能“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在其本性上原本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习俗的不同导致彼此道德品质的差别。因此,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者”的理想境界,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心自觉,“我欲仁,斯仁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要求社会关系双方对已克制权利的索取、对人克尽义务的相互性。《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人必须“以诚载道”方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认为“民无信不立”,必须“言而有信”、“敬事而信”方能立足社会。

——摘编自周庆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西方文明充溢着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因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一切价值虽不必然为人所创造,但都是人所经验可及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西方人还倡导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强调自主、自立、自我奋斗。“人是生而自由的”,“确信和崇尚人类合乎逻辑地推理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宣扬“科学万能”等。

——摘编自孙兰英陈嘉楠《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先哲提出的有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022-11-30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多元、复合的特征,故人文关怀必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来实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之用,和为贵”,构建一种全面的和谐关系体现对人的整体关怀,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仁爱”为出发点与核心,将“孝”定为伦理的起点,以“中庸”为方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培养“浩然正气”,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传统文化还尊重人的自主性,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中实现精神自由与灵魂安顿,以“仁民而爱物”之心,实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摘编自杜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研究》

材料二   对个人命运、价值和尊严的关注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种最基本的信念。西方人文主义者力图以科学和理性来反对中世纪独断主义的封建神学,以解放神学统治下的人和自然。他们从反对神学对人的统治出发,追求现实的人生幸福,要求恢复人的各种权利,他们把神权与人权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推翻封建神权的统治,才能彻底解放人自己。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彼得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的欲望、要求作为出发点,对自然采取征服、掠夺的方式,强调“天人相争”的观念。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文关怀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价值。
6 . 近代出版业。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古登堡的印刷技术及大型印刷机被很好地用于出版行业,(欧洲)印刷品的外形开始摆脱之前的手稿或手抄本外形,印刷品的出版数量相比之前急剧提高。印刷出版行业在这一时期已经遍及欧洲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巴黎、威尼斯和里昂是当时欧洲的出版中心。出版行业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人阶层,出于商业性的考虑,商人需要加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后,他们受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商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驱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拓宽印刷书籍的销售市场,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保证。不论是出于完全的经济目的还是怀抱宗教或政治理想,印刷商都亲历了宗教改革——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运动,而他们的出版行为,更使其第一次真正获得了上至国王、下至普通民众的重视。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

——摘编自张炜《社会变迁的催化剂:16世纪英格兰的印刷媒介》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我国,经不断改进,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大生产的转变。报纸、杂志、近代新型教科书和连环画等大量出版。1879年,点石斋印书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家私人出版企业的出现。此后,近代性质的民营企业大量出现。在晚清经史子集出版以后,西方思想文化开始以图书(主要是译作)为载体,大量涌入中国,同时,晚清中国的图书典籍也被大量翻译成外文,广泛流入英、法、德、俄、日等国。

——摘编自肖东发、杨虎主编《中国出版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出版行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出版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北专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城市繁荣,文化充分发展,从而催生出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rinascere”,意思是再生、复兴。托斯卡纳以其独特面貌与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背景,将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扩展到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在15世纪时达到全盛。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彼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

——摘编自【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二   发源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的兴趣从天国拉回到了“尘世”,借“复兴”之名“复活”,即再现在古代希腊自由天地中生存过的人。在中世纪,对自然界进行过多研究基本上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既然自然界是上帝的作品,那研究自然界同样可以达到赞美上帝的目的。它使学者们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之类的烦琐争论转向了对自然界的实际探索。这一时期正是近代科学革命风起云涌之时,众多学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李建珊等《欧洲科技文化史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所具备的条件。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的黑死病夺去了欧洲2千万到3千万人的生命,重要的是即使是那些幸存下来的工人也减少了他们的劳动力供应,1349年英国秋天收割的时候,地主们只能花双倍的工钱才能雇到人手,在整个中世纪,消费品一直供不应求。黑死病促进一部分人认识到在死神面前,贵贱都是平等的,人们冲破了教会的禁欲观念,此时的意大利和欧洲呼唤人性的解放。

——摘编自王红印《浅谈中世纪西欧黑死病的影响》

材料二   1932年日本将国内的细菌实验室搬到中国满洲,在这里使用大量中国健康的活人做实验,并多次组织远征队,将染有鼠疫等细菌的跳蚤和食品,用飞机在中原和江南、福建一带广泛散播,导致许多无皋百姓惨死,旧中国某些地方本身就有鼠疫霍乱流行,中国当局难以一下子区分是自然疫病流行还是细菌武器攻击。1939年日军还向苏军阵地发射了装有细菌的炮弹,致使这一地区发生了传染病疫情。19446月,美军对日军占领的塞班岛进行严密封锁,日军首脑见大势已去,竟然丧心病狂地实施人体病毒武器。

——据金成民《日本细菌战》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研制和使用细菌战的特点。
2022-01-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其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既是对周公“保民”思想的继承发展,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以民为本”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主张民为国本、立君为民和政在养民;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主张深深地影响着历代统治者,使民为国本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就其实质而言,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底层老百姓的处境,为人民争取了利益,迫使统治阶级不敢过分剥削人民。其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的高效性深深地影响了后来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即使今天,先秦民本思维、政治主张仍展现出其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党提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当代,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精华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

材料二   人本主义是西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源于古希腊,兴起于文艺复兴,在启蒙运动时发展为政治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反对神本论,肯定人的价值、尊严,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它反对特权主义和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它反对将人格集体化、模式化,注重个性多元化。在历史上,这些思想推动了社会民主、法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生活。由于历史局限,人本义在探讨人性的时候,并没有将人视为现实社会中的人,而是将人视为超时代、超社会的抽象人,并根据抽象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等原则去理解和说明现实社会中的人,这致使它对人性的理解只是一种抽象理解,这种形而上的思维方法,必然导致对人性的认识陷入唯心史观的困境,也必然解释不了人。

——摘编自《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本理念的主要内涵,简析儒家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10 . 秦慕阳同学以”思想的力量”为主题对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赞扬人性、人的卓越能力以及人在改造世界方面的作用。人的自我创造,人的自由意志等一系列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也纷纷被提了出来。神的作用、神的权威隐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讴歌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王小侠《西方文化史论》


材料二 经过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民族意识和熏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发生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人为民族利益反抗民族敌人的政治斗争。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独立是它的主要内容。德意志民族同罗马教廷矛盾日益激化,是它爆发的主要原因。

——摘自修海涛《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材料三 启蒙运动部分思想主张逻辑示意图

中世纪启蒙时代
国家权力起源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
主权归属主权在君(①)
权力分配君主专制(②)
人权学说等级特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据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整理

对法国来说,启蒙思想培育出整整一代革命家。在未来的革命中,几乎所有政治派别的活动家都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同时,启蒙学说也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民间说唱艺人的演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开来,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反封建意识,为未来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体观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什么?指出材料地图中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写出字母),并说明发源于此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三①②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影响。
2022-01-04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