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拉斐尔创作了油画《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显现出人间母亲的温柔、慈爱。就此画,一位评论家如此评价:“拉斐尔的理想是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是人面对人,而不是宗教给予他的神。”该评论家意在说明拉斐尔(       
A.要求摆脱宗教束缚B.诠释世俗的人性美
C.推崇浪漫主义手法D.过于追求感官享受
2 .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描绘的圣母仿佛现世生活中的母亲,端庄而慈爱;达·芬奇在《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塑造的圣母更像一位普通的民妇。这些作品旨在
A.倡导民众节制私欲B.呼吁人与神同形同性
C.批判天主教会虚伪D.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
3 . 英国作家乔叟(1340~1400)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取材于民间传记、口头文学和宗教文学,生动描述了一批从伦敦到坎特伯雷去朝圣的香客的外表、举止和精神面貌,有很大一部分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理性主义开始产生B.传统思想得到解放
C.人文主义得到传播D.浪漫主义得以萌芽
4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讲述了一位聪明的女性通过一席特殊的母鸡宴使国王打消了对自己的非分之想;再比如,寡妇运用精明的手段使有非分之想的神父没能得偿所愿,并且让他蒙羞丢脸,受尽惩罚。薄伽丘这些描述意在
A.否定神权至上B.宣扬人性解放
C.提倡理性科学D.打破伦理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的画作由于注重写实而别开生面,其《圣母像》不仅表现了真实的女性形象,也塑造了一位坚强、朴实、庄重的带有农家妇女气质的女性。这表明
A.宗教改革推动艺术发展B.庄园经济催生新艺术题材
C.人文主义影响创作风格D.人们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
6 . 致力于自然哲学研究的意大利学者贝那德诺·泰莱西(1509-1588)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因为其著作既与《圣经》不符,又与实验不符,他转而以感觉作为研究自然的钥匙,创建了自己的研究院。这反映了
A.科学革命的序幕拉开B.人文主义的研究理念
C.研究摆脱了宗教束缚D.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7 . 薄伽丘认为,正是因为人类有意识地维持了火种并发明了相关的技艺,“才导致最初社会组织的形成、语言的发明与住房的建造”。据此可知,薄伽丘
A.抨击了天主教会专制B.认为技术创造了世界
C.鼓励人们探求自然知识D.肯定了人类的自主性
8 . 薄伽丘晚年时表示愿意弃“邪”归“正”,打算将《十日谈》和他自己的其他著作都付之一炬,但天主教会并没有宽恕他。有人甚至在他死后将他的坟墓掘掉,把他的墓碑扔在一边。这说明当时
A.薄伽丘思想被宗教神学异化
B.《十日谈》遭到了社会批判
C.人文主义思想遭到民众抵制
D.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影响巨大
9 . 资本主义的到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经历了从萌芽产生到发展的过程,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诗人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中世纪的最后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材料三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四   自此之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掠夺和扩张,欧洲各国从殖民地掠夺原料,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制成品,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屠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都在贩奴过程中发了横财,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十分充分的条件。

——《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材料描述的生产组织中已经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材料二中的“大人物”是谁?这场开始于意大利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3)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请说出此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有何影响?
2022-07-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