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5—17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自写真”绘画。明朝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颇具个性的面部特征。意大利画家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这一现象
A.得益于自然科学进步和人文主义发展
B.体现了制镜技术和绘画理论的新发展
C.佐证了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双向并行
D.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自我意识觉醒
2 . 从意大利“美术三杰”之一的乔托开始,画家们将对人物的刻画拓展到后面的背景刻画,自然环境的描绘从被忽略的从属地位,转化到画面上与画中人物呼应。这一转变的时代背景是
A.人文精神的萌发B.文艺复兴的推进
C.科学与人文交融D.浪漫主义的流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代表作基本主张
黄宗羲
(1610—1695)
《明夷待访录》“有生之初,人各有私也,人各有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张。
(2)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薄伽丘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2020-07-08更新 | 8384次组卷 | 79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行》里曾这样描述:“黑色的外套,礼俗上的丧服、……悲占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情绪。…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反映出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特点是
A.注重讴歌人性本能的伟大
B.重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C.侧亚宣传自由平等的人文思想
D.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
6 . 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2019-06-10更新 | 5228次组卷 | 5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有私也,人各有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而皇帝把自己的私假装为大公,却妨碍了每个人的私的伸张。……他认为天下不能由君主一人治理,古来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及其作品(部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作品反映的人文精神。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薄伽丘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2019-03-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理科)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由此可知,莎士比亚
A.理性主义灵魂改变人类的命运
B.代表着英国文学艺术最高成就
C.显示工业时代人定胜天的豪情
D.倡导的人文精神影响非凡
2018-12-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9 .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圣像画,但此时的圣像画少了高高在上、冰冷不可侵犯的畏惧感,而是多了一丝尘世的生命气息和亲近感,如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再有头顶上的金色光圈,而是显得更为温和、端庄。由此可知,这种变化了的圣像画
A.意在阐明神是人造的理念
B.蕴含了世俗的人文精神
C.否定了宗教的神圣地位
D.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年一1374年)认为: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高地位,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这说明他
A.具有反宗教的理性精神
B.注重对人的哲学化研究
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先河
D.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