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前中期处于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入中国。然“萌芽”幼弱、“启蒙”声稀,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来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材料二   英国宗教改革是一场激进的神学教义革命,在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天下到近代早期天主教与新教并存的文化转型中,有关信仰矛盾的不断激化挑战了君主统治的权威,因此宗教信仰并存问题成为亨利八世之后的英国君主重点调和的对象。英国内战、“光荣革命”无不体现着信仰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时期,信仰自由依靠政教分离得以实现,真正促成了公民时代的到来,政教分离因而被称为近代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刘城《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文化“新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2021-12-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农民看到教会获得的大量财富不是用于宗教目的,而是用在享乐,感到无比愤慨。城市市民认为天主教的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觊觎教会的财产,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了
A.各阶层对“因信称义”的认同B.天主教会的腐败问题严重
C.西欧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发展D.宗教改革有一定社会基础
3 . 基督教会成立初期,为了让犯过错的信徒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让他们在认罪后通过某种方式赎罪。1300年,罗马教廷决定每100年有一次禧年,售卖赎罪券给信徒抵罪,从1400-1506年,先后发展到50年、25年、5年、1年一次。教廷的这一做法表明
A.商品经济冲击宗教教义B.西欧社会风气日渐败坏
C.天主教会日益走向腐败D.基督教的影响逐渐扩大
4 . 西方某学者认为,在基督新教诞生后,“把劳动视为一种天职成为了现代工人的特征,如同相应的对获利的态度成为商人的特征一样”。西方学者这一观点试图说明
A.剥削关系存在具有合理性B.宗教信仰有利于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本质是唯利是图D.宗教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5 . 加尔文在日内瓦推行宗教改革时提出,创造财富不是罪恶,只要在品质上不违反《圣经》,在财富使用上不挥霍浪费,赚钱发财也是替天行道,是上帝恩典的标志。这一理论(     
A.提供开辟新航路的宗教动力B.破除了天主教会禁欲说教
C.诱发了社会追求财富的风气D.顺应了新型经济发展趋势
6 . 具有尚古之风的文艺复兴传到德国后,其突出特征是对《圣经》的历史研究,人文主义者开始对天主教会的正统性产生了质疑。马丁·路德主要依靠《圣经》和以奥古斯丁为首的教父著作,他所使用的是阿默巴赫版本的奥古斯丁著作,这是人文主义的优秀成果。这表明( )
A.宗教改革深受文艺复兴影响B.文艺复兴摧毁了教会的权威
C.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马丁·路德的《圣经》译本受到普遍欢迎
7 .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统治者和富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廷纳,加以庇护。统治者美第奇说:“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驼畜。”这些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有利于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D.推动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
8 . 1678年,英国作家班扬在他的长篇小说《天路历程》中,描绘了主人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天国,获得了灵魂拯救。作品一问世就大受欢迎,人们把它当成《圣经》一样反复阅看。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启蒙思想传播B.革命运动兴起C.人文主义发展D.教会势力增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著作人物著作
薄伽丘《十日谈》卢梭《社会契约论》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亚当.斯密《国富论》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雨果《巴黎圣母院》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达尔文《物种起源》

——摘编自邓蜀生《影响人类的100本书》

书评是介绍书籍的语言。它准确反映书的内容,点明书的精要所在,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例如,《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反映了柏拉图追求完美的一种努力,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理想国》论述的理想国家形态成为后世的国家制度、政治统治的模本。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任选一本书籍,仿写一个书评,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说明理由。(要求:书评内容准确合理,分析说明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10 . 16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一位下院议长在发言中指出,由于没收教产(宗教改革)致使教区牧师收入微薄,大学教育衰落,各地学校紧缺,“知识衰败”,“智慧之树在枯萎而不是在生长”。该议长的发言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
C.否定传统教育模式D.反映传统教育受到冲击
2021-11-0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