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卢梭认为,与自我保存、精于算计和自私自利相比,作为人们共同意志体现的公意更适合作为国家社会的基础。自由作为人的天性,在社会状态下,是被“公意”所约束的。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建立英式君主立宪政体B.阐释了代议制民主的合理性
C.指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D.认为社会契约是政治合法的基础
2020-07-04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26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 . 伏尔泰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认为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其思想主旨是
A.宣扬自由平等思想B.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C.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强调理性主义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民本思想有六大突破:把维护天下人的“自私”“自利”作为为君之“本”;把“在万民之忧乐”作为“公天下”的基本诉求;将民本思想中尊重民意的观念上升到尊重民众权益的思想;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君为民设、君是民仆;君臣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因而是师友关系;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政治观念---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具有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精神内涵,但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相比,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正因为这种局限性,所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可能也没有成为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只能成为近代中国吸收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进行社会革命的思想资源。

——潘起造《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

材料二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对中国文化极端赞扬,不论是中国的哲学、道德、政治还是科学,他都视为尽善尽美。伏尔泰极端崇拜孔子,认为孔子比基督还伟大,因为孔子从不以神或预言者自命。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基督从未说过类似的话;基督不过禁人行恶,孔子则更劝人行善;孔子要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伏尔泰佩服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发达,尤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感兴趣,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由哲学家国王治理的国家。认为中国不是专制政治,中国行政组织分工完备,官吏考试选拔,设有谏诤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组织。

——冯华琴《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结合西方近代的民主观念分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简要分析黄宗羲和伏尔泰分别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 . 伏尔泰曾指出:英国法制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材料表明伏尔泰
A.主张推翻君主政府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赞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2020-05-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测试
5 . 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
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
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
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
2020-04-25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素养提升练习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8 .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谈道:“要是在英格兰只有一种宗教,怕的是可能要闹专制:要是在那里有两种宗教,它们自己相互之间可能要互相扼杀;但是那里有了三十多种宗教,而它们却都能和平地与幸福地生活着。”这一思想体现了
A.民主性和多元性B.国际性和融合性
C.法治性和竞争性D.科学性和时效性
9 .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出现“中国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的看法及其各自的理由。

材料三   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通过各种渠道与在华传教士建立了通信联系的欧洲学者中,最有名的便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另一位与传教士有很多交往的学者,是法国人弗雷莱。

——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


(2)为何两位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看法有如此差异,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人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
2020-02-11更新 | 971次组卷 | 26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 下》 学业质量综合评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