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2 .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国门洞开之后,中国也逐步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指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材料一中推动“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被人认识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3 . “在他看来,天主教会应该为人们的盲目狂热、不宽容,以及加诸以人类的无数的不幸负责。他认为教会是压迫的始作俑者,并极力呐喊‘踩死败类’。”上述评论针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2018-07-24更新 | 151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
4 . 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A.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2018-06-22更新 | 266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2018-06-09更新 | 7658次组卷 | 115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三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伏尔泰说:“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一劳永逸地为自然立法,然后就袖手旁观,让这些法则按自身的必然规律而起作用,来推动整个世界的运转。”此观点
A.宣扬了上帝万能理念
B.批判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特权
C.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
D.倡导了科学为人类服务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与暴君前一天任意处置臣民生命财产一样合法。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材料表明卢梭
A.认为革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B.主张主权在民、废除私有制
C.提出社会契约论,宣传自由
D.反对暴君,主张开明君主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道德的,但是现代社会却使人失去了美好的天性。由于人不可能回到自然状态下,因此必须追求一个好的政府。他认为“好的政府”的特征是
A.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每个公民只能把一部分权利转让给全体
C.必须实行最高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D.建立在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之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A.自然权利说B.公共意志论说
C.社会契论说D.三权分立学说
2018-03-10更新 | 211次组卷 | 38卷引用: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练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