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拔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4-02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指出:在各民族历史中,中国的史籍记载是唯一建立在天象观察的基础上的,因此基本上是无可争议的;而且中国史籍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伏尔泰旨在
A.推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B.促进广大民众人文精神的觉醒
C.肯定中国史籍记载的严谨D.为国内政治斗争提供理论依据
2021-05-05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河北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彼特拉克特别推崇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作品,而伏尔泰对李维作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且认为古典史家的很多记载都是“无稽之谈”。这种改变
A.反映了古典文化走向没落B.表现了理性的批判精神
C.说明了人文精神遭到质疑D.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年间,正值清代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大力提倡“稽古右文”,设立四库全书馆,任命360多位高官。李者耗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共7.9万卷约8亿字,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它集中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浩瀚的文献典籍,也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历来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的美誉。在丛书编纂过程中,一些与正统儒家学说和统治者价值观念相悖离、与清政权的统治思想和文化政策相抵触的著作未能收录,甚至遭到删改和禁毁,有关科学技术、生产技艺方面的书籍,以及记载国外地理、风土、人情的图书,也收录很少。

——摘编自黄爱平《<四序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摘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20-09-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伏尔泰对中国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曾作诗称颂道)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中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儒家典籍“五经”,之所以值得尊重,被公认为优于所有记述其他民族起源的书,就因为这些书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时代的隐士”和伏尔泰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黄宗羲和梁启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以上材料对孔子及其思想评价不一,对此你有何认识?
2019-06-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欧洲史》中记载:“……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即‘社会契约’,如果统治者不履行责任,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他们就不必继续忠诚和服从统治者。”由此可见,卢梭主张
A.三权分立
B.开明专制
C.君主立宪
D.遵守公共意志
8 . 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哪个人物的主张比较吻合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梭伦
2019-01-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达尔文
2018-06-07更新 | 20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霍布斯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达尔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