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及其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在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指出马丁·路德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所起的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英国和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各一位,并简要分析启蒙运动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上的不平等显得尖锐而深刻,人们在思考人类不平等的时候,看到了旅行家的游记中所描述的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野蛮人的平等以及他们宁静的生活。卢梭借助其渊博的知识,展开辩证的想象与推理,探究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发表了一部政治思想类著作,并将其作为1753年应征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的参评论文。在卢梭的著作中,其影响力仅次于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开头便表达了对日内瓦共和国的热爱与敬意——(日内瓦是)一个可以得到良好治理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立法的共和国。

——摘编自黄静《卢梭的不平等思想起源》

材料二   卢梭思想中一些革命的成分,被后来的思想家所继承。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在卢梭那里已经可以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而且还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它造成了人性的异化和社会的异化。在探索私有制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注意到分工和交换对私有制形成的作用,又从生产劳动的实质上来加以探索。马克思在卢梭异化理论基础之上,探索出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并指出工业化时代,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成了与人相对立的东西;但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摘编自郭芹《浅析马克思对卢梭异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不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思想的继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对卢梭思想的发展。
2022-08-17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桂平市麻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指出“黄氏之说,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理解,并分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无法“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的原因。
(3)根据黄宗羲思想和卢梭思想的影响,谈谈你对思想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8-19高二上·江苏·阶段练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应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自己的立法机关来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定期开会,除此之外还有权监督法律的执行。”“行政权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的权力,它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具有独立性,应由法院和陪审官行使。”

——孟德斯鸠

材料二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   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它必须由人民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受人民监督。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6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变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材料二“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伏尔泰又被誉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

——摘编自申海田《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材料三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思想的共性和差异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的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前期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2020-1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38年,米开朗基罗在罗马谈意大利艺术。“对智者来说,与神同在、融为一体是最高的完美,也是最难达到的。好的绘画只是再现神的完美,提醒观众注意:这是神的绘画。”文艺复兴初期著名荷兰画家赫罗尼姆·博许,其画作常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而画入现实生活情景,反映出当时的灵肉两元论,如作品《浪子》,回顾自己过去的放荡生活,然后转向耶稣,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苦难得到拯救,这是全画的中心。

——摘编自【荷兰】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伏尔泰又被誉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

——摘编自申海田《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欧洲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提倡国民教育是培养良好公民的必要手段。他在《关于波兰政府的建议》中要求儿童到十六岁时,就应该了解并熟知本国的历史、物产、地区状况、法规以及本国的美好事迹和光辉人物等。同时明确地表态不喜欢把贫富不同的人划开两种学校进行教育。为了确保这种平等,卢梭主张国家应给予教育事业部分补贴。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在共和政体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爱祖国,爱平等的政治品德。人们优良的政治品德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要通过教育来培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进行“热爱法律与祖国”的教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卢梭和孟德斯鸠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和孟德斯鸠教育思想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遣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具有超触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动力性的特征。

材料一 精卫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木众鸟多,来燕去自成案。

注:该请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诗的内容取材于《山海经》,借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表达诗人的志向。“精卫”是诗人的化身,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担露。

材料二 这个人(伏尔春)生活的84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的明之间。他出生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大已经登基;他的播篮虽笼罩着伟大朝代的最后一终宝光,他的灵框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伏尔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维克多·雨果在伏尔逝世1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国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幸献,作风优良,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20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诗蕴含的人文精神内通,并简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尔泰的名宇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先锋人物的共同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休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