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启蒙运动时,卢梭认为:“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康德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由此可见
A.启蒙思想家认为“人人生而平等”
B.启蒙思想的内涵在否定中求发展
C.启蒙学者举起了理性和科学大旗
D.启蒙运动强调人本身的自觉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反对暴力革命B.主张自由和理性C.反对财产平等D.主张实行法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原因。
4 .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普罗塔格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2019-12-01更新 | 130次组卷 | 29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同步练习
5 .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以下是18-19世纪世界现代化演进中的典型事件。准确辨识事件发生国的地理位置,将事件字母填入答题卡对应的方框内。

A.英国工业革命B.日本明治维新C.设立总理衙门D.践行铁血政策E.颁布《解放宣言》F.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①1:        ;②2:        ;③3:        ;④4:        ;⑤5:        ;⑥6:        
(2)列举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因素。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材料三中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4)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9-09-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检测卷六
8 .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与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有何新发展?
(4)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