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崇尚自然神论,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材料表明伏尔泰
A.偏离了人文主义方向
B.借助宗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认可宗教的教化功能
D.主张用宗教来约束人的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因为
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
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
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
2017-07-04更新 | 44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4 . 17~18世纪,朱子学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曾研究过朱子学,并从中吸取营养。这一现象表明
A.启蒙思想根源于理学
B.启蒙思想和理学在本质上一致
C.利用理学为批判现实服务
D.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2017-06-14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法国启蒙思想家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抛弃了英国启蒙运动的妥协性和保守性,高举“理性”旗帜,以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向封建制度开战,把主要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是“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反映出法国启蒙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思想革命民族色彩浓厚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鲜明而强烈的政治色彩
D.反对专制,崇尚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全球通史》指出,启蒙思想家最大的、直接的成就就是说服了欧洲的许多君主接受了他们的某些学说。这些君主仍然坚持他们以天赋之权进行统治的理论,但是他们已改变了关于其统治目的的思想。作者认为启蒙思想
A.为欧洲爆发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B.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君主的执政理念
C.促进了工人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D.促使所有欧洲国家实行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个人独立自由
B.社会民主平等
C.宗教信仰自由
D.民众彼此认同
2017-02-24更新 | 475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练习)
8 . 有学者认为:“西方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基督信仰和王权政治。对西方的传统文化而言,16世纪开始兴起的自然科学是新文化,17世纪发端的民主政治也是新文化。它形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西欧国家”。据此理解新文化
A.继承古代西方哲学思想并发展为新的民族精神
B.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必然结果,不分地域与民族
C.从本质上看它是人文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神权的胜利
D.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而形成的社会价值取向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10 .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
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一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图二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