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试结合中外史实说说哪些因素促成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现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以后,西方的世界历史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以世界“主导者”自居,把扩张美化为“传播文化”,为世界发展历程勾画了一个“主导——传播模式”,即西方文化向世界播撒模式。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不是宣布世界历史走向越来越接近西方古典标准,就是声称世界的发展历程将是《福音书》的传播和兑现的过程。

但从20世纪末起,西方传统的世界观受到严重挑战。挑战来自于时代变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各领域的研究都不仅关注研究对象的孤立、静止状态,而且考察对象之间的“关系”,西方世界历史传统理论忽略不同地区、国家和文明之间“关联性”的缺陷凸显出来。

——据《探讨:如何在互动中建构世界历史》等改编


围绕材料,运用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观念。由于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因此,每一代的境况都将比前一代更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在世界文明史上引起的震动具有显著的超文化差异的特征。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学说后来一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所传诵,鼓舞着种种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中的什么力量使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改善,并保持这种不断的进步?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中的什么力量使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改善,并保持这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在内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民主政治角度分析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
2018-12-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卷历史试题
6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归纳材料二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7 . 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的思想革命,或叫精神领域里的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种思想领域里的革命,至少在两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是推动了社会革命……再是进一步推动了实验科学的发展,使技术发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结合材料和所学编写“欧洲近代思想革命”大事记。(要求:包括时间、事件名称及影响)

8 .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
2019-05-08更新 | 31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9 . 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图1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请回答:
(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4)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丁(1265年至1321年)应该说是最早提出国家统一的人,在其政治学名著《论君主制》中他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保障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继但丁之后的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他在《和平的保卫者》一书中明确阐述了教会组织不是“强制性权力”机构,只是一种会众组织,不应在世俗政府中享有豁免权和干预权。非但教权不能干预俗权,教会内部人事任免包括教皇职务的任免,乃至教徒大会的组织和召开这类事务,也必须由俗权定夺。

                                ————摘编自杨国顺《文艺复兴运动与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启蒙运动要将民众从专制的政权控制下解放出来,就必须反对王权;要摆脱王权的压迫,又必须批判支撑王权的意识形态——以教会为象征的蒙昧思想。所以,启蒙运动就成了通过批判教会的蒙昧思想、摆脱王权进而争取民众的思想权利和各种社会权利的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思想运动最终表现为“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运动表现为争取“天赋人权”的社会革命。在这个运动中,宗教体现在思想上的蒙昧与教会和王权在政治上的专制就成了思想批判和社会革命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会就是启蒙运动中的反面教员。

                                                              ————摘编自单纯《反思启蒙运动中的宗教》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王权态度的变化,并说明此变化的影响。
2018-12-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