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其实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它的主旨是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分析和探究,对人给予理性的培养和教化。……对古代希腊人来说,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表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因此,希腊人文主义者全部激情的焦点在于对灵魂的塑造、对心灵的关切以及培养人的理性的高贵,以实现理性基础上的个人与自身、个人与城邦、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古典人文主义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确立了人之为人的普遍性原则,创立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美。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主义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针对上帝的绝对权威提出的,其核心是从神权到人权,从神性到人性。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它是一个解神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凸显人的世俗性诉求。人不再为上帝而活着,活着也不再是为死后的世界做准备,应该尽情享受和追求此生的尘世的快乐。因此,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特质是世俗的、感性的,至少不是那么节制。文艺复兴对消解神权、确立人权、重建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对思想束缚的解放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什么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出发点。

材料三 正因为激发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是古代文学艺术在视觉上的美感,而不是哲学的真理,使这场运动显得有些轻浮和不节制,没有真正重建理性的权威,欧洲人决定再一次向古代希腊世界寻找模范和灵感,这就是启蒙运动。什么是启蒙?康德回答说:启蒙就是理性的苏醒。从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到它的辉煌的顶峰康德,理性一直致力于解决人类的道德和社会问题。从精神特质上看,启蒙人文主义最接近希腊古典精神。然而,近代启蒙理性在近代科学的加盟下,把希腊的理性精神推向了绝对的权威……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理性精神在启蒙运动时期有何发展?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0-03-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一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文学、思想三个角度列举宋代文化发展“熠熠生辉”的主要成就(各列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和15世纪曾长时期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这并非没有道理。由于粮食危机、饥荒、战争、暴动造成人民的贫困,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加上宗教的无序状态,使这个时期具有变化不定、混乱动荡的特点。然而,对于这个时期,也可用略有差别的方式来解释,即这段危机时期也是有希望的时期。

——摘编自【法】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材料二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人们常常描述说,进步思想是现代或自17世纪末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支配思想或特有思想。然而进步思想却是在1700年以后才日益变得明晰。有文化教养的人也不见得相信迷信,一切超自然的观念对许多欧洲人来说,日渐淡薄。“现代”人不仅不再害怕鬼怪,他们也不再害怕上帝。“哲人”意指哲学家,而“富有哲理”在18世纪的意思是说,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课题。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5世纪是欧洲“黑暗时期”的理由,并说明“也是有希望时期”的思想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欧洲进步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原因。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的发展特征。
2020-02-2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明清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2019-12-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同时人们也已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到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行过介绍。20世纪后,民主与科学得到进一步传播。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6 . 人文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永恒不变的内涵和不断发展的外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宇宙理性”,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因此也是符合理性的,人类及其社会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也是有规律的。……他们在社会人生方面宣扬克己修身、恬淡寡欲,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地生活,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唯一的善就是德行

材料二:《创世纪》局部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三:紧随休谟之后,卢梭继续发起了对自然法及科学理性的攻击……在卢梭看来,人类理智教育和法律之下的文明社会,破坏了人在自然状态下那种自然同自由或精神的直接统一与和谐,使人的自然本性与精神和道德相分离。康德主张……个人作为自我意识的理性精神主体,他自在地拥有内在的主观自由领域,既只有根据自己的理性意志、主观认识来自主地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及其责任,个人才是真正自由的。

——罗朝慧著《自由与权利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出发》


(1)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希腊的哪一思想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学派在哲学和社会人生方面的基本观点。
(2)指出上图作品的作者及绘画地点,并简述作者通过这一作品所表达的时代精神。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卢梭与康德对于“理性”思想发展的理论贡献,并指出两人的贡献对于启蒙运动思想发展的意义。
7 .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

材料二   ①《十日谈》第四天讲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②亲王的女儿绮思梦达与侍从纪斯卡多相爱,由于地位悬殊,为父亲所不容。③亲王派人杀死纪斯卡多,将其心脏送给女儿,以绝女儿之念。④但悲痛的绮思梦达服毒殉情。⑤在临死前,她对父亲说:“我按捺不住这片青春烈火,我年青,又是个女人,我情不自禁,私下爱上了一个男人,我凭着热情冲动,做出这事来……⑥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2)请从材料二中摘引一例原文(写出序号),说明《十日谈》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三   有人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人文主义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平民化。它从教会内部破除了封建的旧观念,进一步宣扬了以人为主体的思想。

——摘编自《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


(3)请结合史实,阐释上述观点。

材料四   “文明”一词最早见于1756年出版的《人口论》。该书三次用到“文明”一词。第一处,揭示了宗教和文明的关系,作为“文明”动力的宗教,压抑人性中的“恶”,引导人们从善并且行为举止要符合宗教规范。第二处和第三处侧重于将“文明”用于指以教养和礼貌为核心的行为,可以看出,“文明”一词凸显与“野蛮”的对立,并强调了宗教与文明的紧密关系。

18世纪末,“文明”一词在欧洲各国传播和使用。启蒙思想家借“文明”来表达其追求的目标:人类理智和知识的进步;社会整体从野蛮的低级阶段到有教化的高级阶段的发展。其中一些思想家已经从全球的角度来理解“欧洲”、来理解他们心目中的“欧洲文明”。欧洲话语中“文明”观念暗含的欧洲中心论色彩也在启蒙思想家对该词的理解和使用中被逐渐确立起来。

——陈铭、石坚《启蒙运动时期“文明”观念嬗变研究》


(4)18世纪中期和末期“文明”一词的含义出现了变化,你如何认识这两个时期的“文明”一词。
2019-12-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西方人文精神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既是古典的,更是创新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恭顺、克制和轻视俗世当作人类的最高品德。人是一种堕落的被创造物,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则坚信,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臻于至高境界,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建功立业来为自己赢得荣誉。这种独立的世俗价值尺度的发展,源于对基督教出现以前的古代世界的重新发现。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天主教会与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对人的价值认识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联系与区别?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古典”与“创新”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2019-04-2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将女性严密地禁锢在狭小的私人空间内,她们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另外,中世纪文化传统中弥漫的厌女症思想是对女性的全面贬低和诋毁,意在摧毁女性健全的人格,将她们永远束缚在奴隶和贱民的位置上。

——摘编自杜力《欧洲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


(1)阅读材料,概括中世纪时期欧洲妇女社会地位的特点。

材料二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2019-01-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人类文化的世俗化与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15世纪初叶,仍为共和制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呈现出一种新的市民意识,即社会责任感。……这个时期,在意大利兴起的绘画、雕刻和建筑的新形式中,可以看出对人间事物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些艺术也反映出一种日甚一日的世俗观念和新的空间观念,直到20世纪早期,它还是欧洲人的思想基础。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哲人们建立一个进步、富裕、和谐的社会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而启蒙运动却彻底地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文化。虽然它并没有摧毁教会制度,但是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不仅如此,启蒙运动促使政治和文化领袖理性地分析社会,并积极地投身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很多方面,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世俗观念”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世俗观念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2)与欧洲文化的世俗化相伴随的是近代化。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9-11-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