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并谈谈你对中西人文精神的认识。
2019-12-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王斯德《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材料三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材料四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4)据材料四,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19-09-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内容及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019-09-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南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内涵?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并归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发展的推动因素。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儒学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对人的个性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019-11-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提出这些思想主张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7 . “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三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时期欧洲取得“优异的精神成就”的原因。
8 .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

材料一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

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

15、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

17、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嬗变》


(2)阅读材料二,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分析逻辑清晰。
2019-10-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来自孟子的言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为实现这一思想,他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材料二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思想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材料三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材料三“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孔子曾经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指人们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鼓励人们搞些下棋、射箭有益身心的活动。……而朱熹等理学家舍此不论,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葛兆光说: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思想的影响。

材料五   以法国为基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发挥了欧洲史上史无前例的作用,他们引发新的思潮,开启新的学科,一方面发捍理性的思维,另一方面容许不同的意见彼此辩论。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5)材料五中“新的思潮”指什么?它有何特点?

材料六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放置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6)依据材料六,归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2019-10-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历史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流程之一。以下是某学者针对“西方的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研究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   规则Ⅰ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Ⅱ因此,对同类的自然效果,应尽可能归之于相同的原因。

规则Ⅲ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因为物体的性质不能被知道,除非通过实验,且因此普遍的性质是任何与实验普遍地符合的性质;且它们不能被减少亦不能被除去。

规则Ⅳ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我们所说的启蒙运动是历经数代而逐渐形成的,起初是一种个人思想,到了18世纪40年代晚期才成为一场自觉的运动。……启蒙思想家之间时常会就各种问题的答案发生分歧。但是,他们的团结使其很清楚,谁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这就是现状以及支持现状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基督教和教会。同样,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共同面临着哪些疑问和问题。这些启蒙思想家拥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坚信,为了在尘世谋求更好的生活,人类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尽一切可能扩大这种掌控。正是基于这种共识,他们才团结在了一起。

——莱斯特克罗克《启蒙时代》


(1)据材料一、二,哪一材料是研究相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哪一材料是第二手资料,为什么?
(2)据材料一,概述17世纪的科学研究方法出现的“革命”?这场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资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启蒙思想家能够“团结在一起”的原因。
2019-08-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文综限时练习卷(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