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法国传统派精英一开始认为,启蒙哲人们是前一个世纪的唯物主义者,是自由思想家的平庸继承人。后来,在他们眼里,启蒙哲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政治化。据此可知,启蒙思想(       
A.影响力度逐渐得到提升B.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C.符合立宪政体发展需要D.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凭借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了“主权在民”“主权为民”等政治主张,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展开进攻,其批判的深刻性超过了以前的荷兰、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从人类普遍理性出发,主张人们自然的平等和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从伏尔泰、孟德斯鸠到“百科全书派”,都承认人天生是平等和自由的,人的天赋能力是平等的,也承认政治生活中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等同于一场国民性改造运动,它要解决的是“立人”的问题。1915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从创刊之日起,长期刊出一页《社告》,开宗明义便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个修身治国之道,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它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立足点是改造国民性……李大钊同样把塑造新国民的任务放在了青年身上。他在《青春》《晨钟之使命》《青年与老人》等文中,以不可遏止的热情表现了他迫切要求青年以青年之朝气创造“青春之中华”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周玉萍《新文化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改造中国国民性思想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的政治主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中国新文化运动有何不同及形成不同的原因。
2022-01-0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强调理性、不重神学思辨的思想体系,并将中国的政体机制(如官僚体系、科举制度)、道德意识和哲学思想,都加以美化。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出版《中国近事》,认为中国有令人赞叹的道德和自然神论的哲学学说。这些启蒙哲士,通过间接地理解中国文化,撷取其需要的部分(理性),其理解虽有误解之处,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仍有重要意义。不久,随着欧洲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态度由称颂变为轻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乏创造性之反应,先经主观的体会与选择,再益以推理与联想,虽常不免曲解,但有时竟达成真实的领悟。具有理性之官绅主张折衷与调和,使固有知识与新观念融合一致。而同时更有人歆慕西方新知,主动吸收并予传布。1900年之前,先知先觉者对西化辩护之理论,大致有以下四种:西学源出中国说;托古改制论;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启蒙思想家学习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之处,谈谈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
4 . 1791年9月,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它是法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份要求妇女权利的宣言。1793年,奥兰普·德古热被激进的革命者推上了断头台,她表示“女性可以登上断头台,她们也应该能登上法官席”。材料表明
A.启蒙运动使女性思想趋向保守B.法国大革命实现了妇女的解放
C.天赋人权的理念在斗争中传播D.女权观念得到各阶层广泛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康德的思想
A.奠定了人民主权的理论基础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批判了人类狭隘的传统认识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2021-07-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出现,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这种现象反映出咖啡馆的出现
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B.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
C.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D.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于西方,明末清初的中国也有一场思想“启蒙”,这场启蒙的领军人物是黄宗羲。在黄宗羲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与西方启蒙殊途同归的有关“公意”与“议政”“权利”与“权力”的阐释。由于种种原因,启蒙思想在中国止于“思想”未能形成“运动”、普及到社会,但从黄宗羲的论证中,从梁启超的评价中可以体味到其发源于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地方自治、民主议政等一些具有近代宪政气息的思想因素。

——摘编自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天主教的反动、专断,君主专制的暴政,赋予启蒙运动以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法国的社会结构,使得启蒙运动的社会政治基础非常广大,参加运动的阶级广泛;人民群众用武器的批判,推动启蒙运动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法国启蒙思想家广泛吸收自然科学成就,继承本国文化传统,扬弃前人的思想遗产,汲取现实斗争中的素材,把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使启蒙运动具有激进的、革命的性质。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启蒙运动在法国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

——摘编自许序雅《试论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中国,法国思想启蒙的不同,并分析不同产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有两次伟大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就是十五、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这两次运动的锋芒针对特定形式的蒙昧主义,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核。文艺复兴主要是针对神学蒙昧主义,启蒙运动主要是针对等级特权,君权至上的蒙昧主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起着震古铄今,振聋发聩的精神解放作用,对于欧洲近代的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邢贲思《欧洲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   顾海良、梅荣政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目录节选

1章导论

2章《共产党宣言》对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3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

4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拓展

5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6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别概述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目录节选内容,自主选取其中的一个论点或自拟论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表述清晰)
2021-07-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对启蒙运动的认识就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思想观念这一维度,不可否认,启蒙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本质上,它以理性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思考方式。由此可知,启蒙运动
A.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促进了理性主义发展
C.指导人们创立新社会D.促进了自然科学产生
10 . 1785年,法国财政大臣要求教会基金拨出2000万里弗尔捐赠给国库,教会首领表示同意,但有一个条件:国王必须颁布关于禁止出版《伏尔泰全集》的命令。这表明当时法国
A.启蒙思想影响较大B.教会权力高于王权
C.尚未进行宗教改革D.国库空虚财政紧张
2021-07-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