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摘编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异教土壤都是应受天谴的,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世界之外。中古时期伊斯兰历史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到了18世纪,伏尔泰著《风教通议》时,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并把欧、亚、非、英几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摘编自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世界历史认识的突破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摘编自【法】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材料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系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下》


(1)归纳材料一、二中君臣观的共通之处。分析这两种君臣观本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三中的君民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谭嗣同君民观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非谓孔教一无可取,唯以其根本的伦理道德,适与欧化背道而驰,势难并行不悖。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孔教为是,则不得不以新输入之欧化为非。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

——《陈独秀书信集》

材料三   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四   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保留了儒家忠孝观念,强调儒学一贯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有哪些?指出他们的思想如何塑造了东、西方的文化传统?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阶级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陈独秀提出此观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陈独秀和伏尔泰批判传统文化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两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
(4)根据材料四,归纳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保留儒家思想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维新中“融入了大量日本传统和文化”的举措。
(5)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4-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启蒙运动•唯物史观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我们研究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和思想文化现象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认为社会存在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社会存在的主体是人的社会存在。

﹣﹣摘编自《史学概论》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所学,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若干因素”。

材料二 宗教迷信和教权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基督教建立的基础是“最下流的无赖编造出来的最卑鄙的谎言”

﹣﹣伏尔泰

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自身的关怀。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依据材料二,归纳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020-03-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书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的徒弟。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 中国人的生活虽然以礼为指南,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礼”是养成宽厚温柔,维护人民内部的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合的办法。任何事情都可以拿作借口去剥夺任何人的生命,去灭绝任何家族。而人民也必须绝对服从皇帝,毫无半点自由可言,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材料四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五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的态度。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同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为什么对待孔子及儒学会有不同的态度?
(2)归纳材料三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4)材料五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材料四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
(5)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
2020-01-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内容及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019-09-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南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8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人对这场死亡(指14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的黑死病)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瘟疫的发生,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的怀疑与不满,人们的思想感情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演变为对整个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之价值作了重新的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喧闹的家族。他们是战友,而且常常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但是,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乐事了。他们彼此展开无休止的论战,有些完全是唇枪舌剑,毫不客气。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反思导致欧洲人的生活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领域对此有何反映?
(2)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启蒙思想家中选取两位说明材料二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14-18世纪影响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个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民俗为合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必久安。

材料二:“(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

材料三:(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阅读后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形象”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分别是什么?并说明他们的各自依据。
2019-03-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
(2)材料二体现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卢梭在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