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留下了很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其中有一部,“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辑录前人农业文献达225种,系统介绍了屯垦、水利和荒政方面的内容,对于高产作物甘薯,经济作物乌桕树、女贞树等,大力强调其经济效益,鼓吹推广栽培。该书是
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
2 . 明清时期,西方数学等著作传入中国后,“西学中源”说出现。黄宗羲说“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康熙帝说“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尔”。19世纪中期以后,李善兰等人的数学研究均得益于西方数学原理,故加以驳斥“西学中源”说。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学中源”说是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接触时的一种文化观
② 黄宗羲未认识到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本质不同
③“西学中源”说肯定了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西方的先进
④伴随西学不断传入,“西学中源”说逐渐被中国学者质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41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百色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1495年,整个英国只出版了18本书。印刷术传到英国后,到1545年,随着15家印刷厂的建立,每年出版的书籍已达119本。到1695年,全国70多家印刷厂一共印刷出版了2092种图书。英国图书出版量的变化,表明印刷术
A.加快了启蒙思想在欧洲传播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C.提高了英国民众的民主意识D.有益于英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当时中医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又"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成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天文学三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021-02-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6 . 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制药与炼丹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明的,随着战争的日渐频繁,火药被用于军事,巩固国家政权,后来还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开山筑路等生产领域。材料可用来说明
A.中国制造火药技术历史悠久B.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科技与儒家思想有密切联系D.中国传统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这反映出我国
A.历代官修农书盛行B.农本思想日益完善
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D.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2020-09-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可能是
A.《农政全书》
B.《授时历》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2021-08-10更新 | 187次组卷 | 7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