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科学文化的舶来是明清之际时代性的重大变化,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更新知识必须“缘数寻理”,才能“具存实义”发现规律。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

——据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

——据李大光《科学传播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条与上述材料中不同的科技传播新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2 . 【印刷术与古代中国传统科技】

材料一   初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人们需要大量的宗教经典和宗教画像……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制方法则是受到了拓印的启示。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和完善使得教育得到了发展,还有科举考试自身带来的特定文献复制需求,都促进了印刷出版业的大规模发展。至五代、宋代时期,雕版印书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完全成熟的时期,出现了官府刻书和学者私家刻书,刻书的范围大大增加,书籍印制量很大。

——李凤华《踏“印”寻源-从中国古代印刷术谈起》

材料二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己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备,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   北宋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从印刷品的流通欲望与范围来看,是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工具书和儒家经史子集等经典(而且,这些书籍一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尽管科举考试之后,读书人进一步增多,但印刷品往往局限于科举范围之内。而且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性自古就被排斥在才识之外。

——摘编自李瑞娜《毕异与古登堡为何无法对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雕版印刷术盛行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活字印刷术相比雕版印刷术的优点,并分析材料三中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1-07-0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佛教信众有通过抄写经文以累积功德的习惯,并且抄写愈多,功德愈厚,而与手抄相比,雕版印经,可谓多快好省,信众自然乐于采用这种便捷的方法来体现尊崇佛祖的心志。这种行为随之很快向基层社会生活其他方面辐射,如印制历书、占梦相宅等书籍。唐朝进士考试偏重诗赋,模拟名进士所做的试赋,成为率先印制的读物。

——摘编自辛德勇《中国印刷史研究》

材料二   十五世纪欧洲人用印刷机印书,使得以拉丁文和各地方言印制的《圣经》迅速普及;选印了经院学者的重要典籍,服务大学里的学生与教师。当时的阅读大众,对于道德短文和劝人向善的故事,也有极高的兴趣,这些书一度以庞大的数量占据着书商的位置,加上牧民历、一般历书,以及用以装饰墙面的通俗诗挂图等,成为印刷品的大宗。另外,堪称科学类著作的书籍,产量业已相当可观,约在三千种之谱,相当于著述总数的十分之一。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早期印刷品类型的共同之处,指出印刷术对中西历史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早期印刷品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2-02-2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宋刻本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虫蛀,宋刻本会选用纸性坚韧耐久又可以杀虫的椒纸。它刻印精致,“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仓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元祐年间刻印的司马光写的《通鉴考异》还得到了乾隆皇帝“是书字体浑穆,具韩柳笔意”的评价,不仅字刻得好,错谬之处也少,是宋刻本的一大优点。宋代国子监除了刻印经史外,还会刻印王叔和脉经、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等医书,这样做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宋刻本是举世公认的珍贵文物,它的刻印艺术是后世的模范,对后世的书籍制度有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黎世英《宋代的图书印刷业》

材料二   西方印刷术,始于15世纪中叶,德国的古登堡改进和发明了铅活字,他还排印了西方首部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经》,曾一度轰动欧洲。……西方对印刷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铅合金、印刷机、油墨等一整套印刷工艺上,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西方还发明了石印、影印、珂罗版等印刷技术。19世纪初,西方印刷术引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印刷术陆续进入我国,既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又改变了我国印刷业的分布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国由手工印刷转为机器印刷的进程。

——摘编自骆伟《近代西方印刷品及其版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刻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印刷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登堡印刷术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在天文观测的过程中,注意到季节的规律性变化。古巴比伦人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60天,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及秋分。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共12个月,每月30天。为了使太阳运行和尼罗河泛滥吻合,他们在第12月月末加上5天。在古印度,一年曾被划分成雨季、冬季、夏季,共12个月。中国商代的历法已经有平闰年之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古希腊人对古埃及的历法进行修正,在每4年后加上一天,从而产生了儒略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历史上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天气变化的过程并尝试预测天气。上古时期,人们用占卜预测气象,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后来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人们反复总结形成了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气象常识,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1856年,法国政府建立起气象观测网,并将观测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绘制天气图,率先开始了天气预报业务。1950年代末,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显著提升。1973年,在英国成立了由30余个国家支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它以.提供10天准确的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和6个月的季节预报而闻名世界。

——摘编自夏洪星《漫谈天气预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天文观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类气象预测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 数据会说话,其背后暗含着一种透过世界看中国的维度。中国科技“落后”与“复兴”的结果是中西对比视野下的产物,科技“落后”与“复兴”的过程应从中国内部长时段的变迁中去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7年沪局枪厂所生产的前膛枪和骑枪竟是在15世纪便已在西方出现的技术,直到1871年,沪局所掌握的后膛枪制造技术还要比欧洲晚了30年。中国的造炮技术则沿着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再走一遍。

——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577月,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导弹样品,帮助建立核工厂,培养人才。新中国初期,苏联在技术层面以及经济层面上对中国科技发展起过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直到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世界上5G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2020年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

——汪琪《大概念统领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材料三   中国早期对新冠病毒测序的研究成果为科学界提供了“反击病毒的机会”。美国辉瑞等疫苗如此快速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用了中国分享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英国《卫报》2020126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枪炮厂军事制造水平相比欧洲落后数十年甚或几百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科技相比,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科技复兴失败的原因相比,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科技复兴”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30年,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在一封信中写道:“先生,我和您一样,都认为中国科学的停滞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但我并不归咎于中国人的精神材质。许多原因会合在一道起阻碍科学进步的作用。首先,凡是可能在此方面取得成功的人将得不到任何报偿。要使科学在中国发达,要许多皇帝持续地优待创新之士。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里外外没有刺激与竞争。假如有一个独立的中国邻邦研究科学,中国人也许可以从他们的昏昏欲睡中醒过来;内部也无竞争,其原因就是研究天文绝不是走向富贵荣华之路,而是要考中进士,为官进爵。”

——摘引自韩琦《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停滞原因的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淳风,岐州雍(治今陕西凤翔)人。自幼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等学问。显皮元年(656年)于国子监内设算学馆,同时着手选编算学教科书。据《旧唐书》载:“先是,太史监候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蹖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迷、太学助教王真懦等受诏注《五曾》《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宋令国学行用。”李洋风等在注释《九章算术》少广章开立圆术时,引用了祖瞳提出的球体积的正确计算公式,介绍了球体积公式的理论基础,即“革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原理”。在《组术》失传之后,祖冲之父子的这一出色研究成果靠李淳风的征引,才得以流传至今。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淳风数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淳风数学成就的意义。
2022-06-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地域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最大贸易城市是江都,坐落在长江和邗沟交汇处。所有来自南方运往都城的商品都要经过江都。随着朝廷越来越依赖东南地区来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这种大规模贸易市场成为帝国的经济命脉。这里是盐、茶、木材、宝石、药品和包括铜器、丝绸和织锦在内的手工业产品的水上转运中心。

——[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   嘉庆五年(1800),李炳(1729—1805,又名李钧)完成当今唯一存世的著作《辨疫琐言》……按笔者的理解,该著作乃是作者依据古代经典,结合自身的医学实践,对温病学的经典名作《瘟疫论》的继承和扬弃。嘉庆十年(1805)七月,医技高明的医生李炳走完了贫困的一生,却幸运地在身后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余新忠《扬州“名医”李炳的医疗生涯及其历史记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江都繁荣的主要原因。基于江都因邗沟而兴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英国类似的城市发展实例。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学的角度写出材料二中“古代经典”的奠基之作,指出李炳“获得较高声誉”的主要原因。依此逻辑,指出屠呦呦治疗“温病”的新思路。
2022-07-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天文历法进步显著。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仅《春秋》一书中就记录了37次日食,其中31次确定无疑,书中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陨石记录和哈雷昔星记录。当时,对行星进行观测推算,如火星恒星周期测为1.9年,其数值虽与现代科技测定结果1.88年有一定出入,但在2000多年前已属精密。战国中期的甘德、石申夫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精密记录了120颗恒星的赤道坐标。在天文观测基础上,当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更精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一直对农业生产其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公元前54世纪是希腊文明的古典时期,此时希腊的天文学已开始探索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天文学家先后首次正确解释了日食、月食形成的规律,并且认为太阳是灼热的石头,不存在太阳神。天文学家欧多克索斯用观测与几何原理结合,尝试构建宇宙的几何模型,对天文学难题力求给予科学回答,对后世影响很大。天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历法,但古希历法杂乱,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一套甚至多套历法。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与古希腊天文研究者有关。这些研究者多来自哲学家和神庙祭司,不太注重实用的历法问题,更关心天文事物的本质。

——摘编自吴于库、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天文历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