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以来农书整理变化的特点。
2023-06-21更新 | 138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河北卷历史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旉是一位云游于江苏一带自耕自足的道教学者。他严厉批评了当时士大夫耻以农学的行为,指出:“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他的《农书》“成于绍兴十九年”,他说“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乃著其说以示人”。这是我国最早对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总结和概括的农业著作,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道教神秘主义的内容,如“祈祷巫祝”等。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   宋元农学四大农书之中元有其三。《农桑辑要》是元政府“大司农司”组织人力遍求古今农书编写的。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由“元帝刻行”,综合黄河流域旱地耕作和南方水田耕作的生产实践和技术经验写成,并“屡屡提到南北操作方法的异同”。维吾尔族人鲁明善在任职太平路总管时,编写了《农桑衣食撮要》,该书包含有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些农事活动情况。

——摘编自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旉撰成《农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陈旉《农书》相比,指出元代农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有利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这一著作突显
A.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B.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C.中国传统科技开始进入了总结阶段D.工商皆本的思想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要术》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C.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2021-02-05更新 | 37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长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如图空白处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A.《农书》B.《农政全书》
C.《氾胜之书》D.《四库全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这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农书成书时间主要内容
陈敷《农书》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江南地区水田农事和生产技术的综合性农书
《农桑辑要》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由司农司撰写的—部官方农业著作,以北方农业为研究对象
王桢《农书》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对耕作、农具、桑蚕等的记述,都顾及南北差别,致意于其相互交流
A.农业科技最为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AB
重要文化成就1.贾思勰《齐民要术》
2.顾恺之《洛神赋图》
3.洛阳龙门石窟
4.范缜《神灭论》
5.民歌《木兰诗》
6.陶渊明《桃花源记》
……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曹雪芹《红楼梦》
3.徐光启《农政全书》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利玛窦《坤舆外国全图》
6.京剧形成
……

(1)根据材料,指出A、B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历史时期,并说明A时期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试举三例,分别说明B时期文化方面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统计,元朝王祯的《农书》在广泛引经史、农书、本草后,提出了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农桑辑要》系统总结研究了13世纪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发展了精耕细作和养蚕技术的一些内容;清朝农书《钦定授时通考》征引文献3000多条,突出“敬授民时”的重要性。据此可知,这些农书
A.表明封建政府都重视编撰农业书籍
B.代表了古代农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C.具有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D.呈现了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概貌
2020-02-12更新 | 28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