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     
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C.注重总结经验D.重视实践验证
2 . 农书与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一



(1)某教师为了解释“《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一观点,查阅资料并制作了上述卡片。请你运用以上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解释。

材料二  下图为宋代对外贸易(局部)示意图。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泉州一系列遗址展示了10-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商业中心的活力以及与内地的联系。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市舶司遗址、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石湖码头、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六胜塔等。



(2)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请你为校刊“史海泛舟”栏目写一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短文。
2022-07-25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练习(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2022-05-27更新 | 8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是《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一些农业知识。这些知识有利于
A.改良农业工具和耕作方式B.促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利用
C.优化果蔬的贮存保鲜方法D.提高作物的选种育种技术
2022-05-2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 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要术》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C.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2021-02-05更新 | 37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吴道子-《女史箴图》B.祖冲之-《齐民要术》
C.孙思邈-《本草纲目》D.徐光启-《农政全书》
8 .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步天歌》,文句非常浅显。元代王祯的《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其中《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上述举措
A.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理论水平B.利于相关科学技术在民间的传播
C.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2019-11-13更新 | 583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反而几乎没有介绍。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两汉时期农耕技术达到顶峰
B.南方耕作技术更加先进
C.北方农耕经济发展进步缓慢
D.当时社会发展全面衰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