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诗经》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诗歌总集,几千年来,国人对《诗经》的传唱经久不衰,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诗经》历来受到人们重视,主要是因为它
A.彰显了饱满的爱国热情B.蕴含着质朴的人文精神
C.传承了儒家的道德理想D.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宣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比德"是中国历史上的种文化现象,此基本特点就是将自然物象的某些特征与人的道德观念、精神品格相比附,使自然物象的自然属性入格化、道德化。下面符合“比德”审美观的作品是
A.《鹳鱼石斧图》B.《离骚》C.《九章算术》D.《本草纲目》
2021-02-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诗经·秦风·无衣》诗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首诗歌的主题
A.体现了儒家学说对国风的影响B.反映了秦军将士高昂的士气
C.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D.歌颂了秦国国君祖先的功业
2021-02-06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湖南历史高考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周代的采诗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间征集抒写民情民愿的诗。“采诗,采取怨刺之诗也”。国家如没有重大的政德和军功事件发生,泛泛的歌功颂德作品被视为“下作”,不在征集采撷之列。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统治者高度重视民情
C.诗歌题材比较单一D.政治统治出现衰败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经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据此可知,《诗经》
A.反映了周代社会矛盾尖锐B.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维持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D.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它描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这些诗句
①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②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现实
③句式较为灵活,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④体现了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论及《诗经》中的“风”和“雅”时认为,“风”是一国之音,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雅”是“四方之风”,为天下正音。这反映了
A.分裂动荡的社会现实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C.多元一体的政治特点D.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诗文有谓:“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据行文风格判断,该诗文最有可能出自
A.《诗经》B.《离骚》C.《九歌》D.《梦粱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即彼此单一相配,很忠贞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B.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