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朝城市中有傀儡戏、皮影戏等娱乐活动,由人操纵表演,配有乐器演奏和念白。北宋和金朝时期各地还流行一种说唱艺术,称为“诸宫调”,由演出者在舞台上演唱一个长篇故事。这些表演形式(     
A.促进了词曲创作的繁荣B.奠定了元代杂剧的基础
C.适应了士人阶层的需求D.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族官员由于仕途渺茫,他们的文学修养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杂剧和小说在元代的兴起,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何等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没落。”由此可知,元代(     
A.政治环境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B.杂剧和小说是新创文学形式
C.传统儒家文化受到统治者打击D.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代孟称舜在《古今名剧合选》序中肯定了元曲具有“雄爽婉丽“的风格,认为元曲“可演之台上,亦可置之案头”后世学者认为元曲在表达上极其于连环使用动作词来构迹连续不断的动作组,为之一绝。这体现了元曲(     
A.风格多样,清新绮丽B.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气势恢宏,意境悠扬D.雅俗共享,风格独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B.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
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D.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朝时,作为坊间文化的元曲常常在人物台词中尽显批判锋芒,痛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这反映出元曲
A.风格上借鉴了古典浪漫主义B.创作上扎根于市井社会现实
C.题材上多为矫正时弊的主张D.语言上受到科举文章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指出:“宋以后的时期,特别是南宋和元及其以后,在文学上和过去相比有一显著的不同,即文学已不是只为皇帝、官僚和士大夫阶级服务,也为平民服务,即为商人、差吏、城市手工业者等服务。”下列不属于这一转变的是:(     
A.理学的传播B.宋词的繁荣
C.元曲的发展D.话本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唐传奇《莺莺传》改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一改原作的悲剧结局,借女主人公崔莺莺之口,表达了"学梁鸿与孟光(东汉隐士,"举案齐眉"典故的主人公)夫高妻贵,又何必到长安去候春闱(喻指科举)"的人生追求。这表明该剧
A.蕴含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B.继承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C.迎合了封建政府的文化政策D.折射出追求功名的社会心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元代以前,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散文;而元杂剧则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以叙事为主。据此可知,元杂剧更有利于
A.传承官方意识形态B.反映市民的政治诉求
C.表现社会现实生活D.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
2021-11-01更新 | 927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说:“承接两宋的元杂剧,演出的场所往往在市井坊间,演出的人员是歌妓戏子,内容方面更多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甚至在一些元杂剧作品中,下层人物甚至成为主角。”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重现历史故事B.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
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元朝(     
A.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B.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戏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2022-11-16更新 | 220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