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该剧本可能是
A.《西游记》B.《感天动地窦娥冤》C.《三国演义》D.《封神演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所列的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清明上河图》;沈括;《四书章句集注》
《伤寒杂病论》;候风地动仪;班固
《玄秘塔碑》;松赞干布;《长恨歌》
简仪;八思巴;《窦娥冤》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2022-03-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曰:“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对元曲“自然”之风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上灵活自然,幽默通俗
②内容上多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③融合徽戏和汉戏的艺术特点
④真切表达胸中感想与社会情状,不避现实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1-0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这样评价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踩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语调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反映了元杂剧
A.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B.作家众多,名剧迭出
C.适应了统治阶级享乐的需要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2022-03-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俺父亲将我嫁与蔡从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出自中国古代一部经典作品,其作者自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被后人誉为“曲圣”。他是
A.屈原B.关汉卿C.魏良辅D.梁辰鱼
2021-03-31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中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起绒锦;《氾胜之书》:井渠
北曲“赵体”:《旌德县志》
司南:《九章》:淬火
《天工开物》;“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铜活字

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2021-03-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宋元时期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摘编自《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2021-01-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绍兴qw98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某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该此作品是
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窦娥冤》
2020-11-20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感天动地窦娥冤》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糊涂了盗拓颜渊。为善的受贫穷偏命短,造恶的受富贵更寿延。”这一片段反映出该剧作
A.取材于市井风光B.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C.是元杂剧的鼎盛之作D.体现百姓消极的人生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窦娥在死前立下三桩儿誓愿:“若是我竇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著这楚州亢旱三年”。后来三桩儿誓愿都灵验了,使窦娥冤情大白于天下,得以平反昭雪。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安排这一剧情,体现了
A.老子“道法自然”思想B.体现了孔子“悲天悯人”思想
C.董仲舒“天人感应”主张D.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