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所示是创作于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的戏曲壁画《大行散乐中都秀在此作场》,该画现存于山西洪洞县明应王殿内,画面绘有演员和伴奏人员7男4女,共11人。该壁画可用于说明元杂剧(     
A.角色分工明显B.深受宋词影响C.取材固定呆板D.表演形式单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族官员由于仕途渺茫,他们的文学修养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杂剧和小说在元代的兴起,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何等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没落。”由此可知,元代(     
A.政治环境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B.杂剧和小说是新创文学形式
C.传统儒家文化受到统治者打击D.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B.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
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D.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杂剧的作者大部分是下层知识分子,由于元朝前期没有实施科举制度,他们失去了通过科举当官的希望,于是就从事话本、诸宫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元朝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地位较低
B.元杂剧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上升的途径
C.废除科举客观上促进了戏曲发展
D.读书人通过杂剧表达对元政权的抗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宋元市民队伍壮大,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以下文艺现象,正确的叙述是
A.柳永、李清照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B.元杂剧标志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C.宋元文学以小说为主流形式
D.格律严整的诗到宋进入鼎盛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代以前,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散文;而元杂剧则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以叙事为主。据此可知,元杂剧更有利于
A.传承官方意识形态B.反映市民的政治诉求
C.表现社会现实生活D.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
2021-11-01更新 | 9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代散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经过儒客文人润色改进,集艺术性和通俗性于一体。不仅曲牌名直观易懂,如《出队子《救风尘》《小桃红》喜春来》《单刀会》《红绣鞋》等,而且语言大都俚俗,深受民众欢迎。据此可知,散曲
A.地域文化气息浓厚B.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C.蕴含着反封建精神D.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元杂剧融诗词、音乐、舞蹈于一体,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成熟。但元之后杂剧艺术逐渐衰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萧条B.君主专制的强化
C.科举考试的恢复D.杂剧模式的僵化
2021-12-3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说:“承接两宋的元杂剧,演出的场所往往在市井坊间,演出的人员是歌妓戏子,内容方面更多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甚至在一些元杂剧作品中,下层人物甚至成为主角。”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重现历史故事B.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
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元朝(     
A.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B.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C.戏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2022-11-16更新 | 22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年人教版高三高考(广东)历史一轮课时复习卷: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