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明中叶《牡丹亭》中"杜丽娘慕色还魂"的传奇故事"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清初戏剧《桃花扇》"借男女离合之情,写朱明兴亡之感",被时人誉为"名世一宝""冠绝千古"之作。这些史实表明,爱情主题文学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宋明理学思想日渐衰落B.社会风气崇尚婚恋自由
C.融入了宏大的历史叙事D.符合市井大众文化品味
2022-03-25更新 | 48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一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后走向全国。在其鼎盛时期,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而到了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则“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京剧艺术走向成熟
C.文人品味发生变化D.平民阶层不断发展
4 . 乾隆以后,清廷为了控制戏曲演出活动,在宫廷中任用大学士等高官,专门撰写历史大戏,而这些人的作品成为“传奇”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度影响了民间戏曲的创作。这表明
A.政治导向影响艺术的发展B.士大夫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皇帝好恶决定艺术的发展D.文化专制利于戏曲艺术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   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是由“洞经音乐”、“金音乐”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     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三江并流”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热爱自然、热爱     生活、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孕育了纳西古乐,使纳西古乐虽经漫长岁月的流变,仍然保持其音乐的原生形态,留存至今,堪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目前,纳西古乐与其他古老民族的传统音乐一样,面临现代音乐形态的冲击和自身后继   乏人的困境,如何保持纳西古乐长盛不衰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纳西古乐被视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2020-02-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月网上月考(开学)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地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栾坐。”而无名氏杂剧《蓝采和》中的演员自述,“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这些现象反映出
A.杂剧演出带有商业性质B.杂居演出的场景丰富多彩
C.杂居演出现场服务周到D.市民把良田卖掉学演杂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2019-03-18更新 | 85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2019-01-07更新 | 470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018-06-09更新 | 11931次组卷 | 16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京剧和话剧为代表的中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

材料一   京剧起源于安徽。作为“程朱桑梓”,徽州文化促成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道光年间,徽班演员程长庚,以唱微调二黄著称。汉调演员余三胜等加入徽班,带来了湖北的西皮调。……徽调与汉调合流,1840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北京诞生。

——摘编自邱崇丙《京剧的发展和思考》

民国前期(抗日战争以前),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京剧表演重在唱念做打,不像西方话剧那样注重剧本和台词的文学性。新文化运动的粗暴攻击,促使其后几代京剧人都把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在与话剧的碰撞与交流中,京剧抽象意味的优势日渐明显。……京剧大师们认识到,若刻意向西方戏剧的写实化靠拢,因分散和削弱了写意传神的功能,往往事与愿违。……“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在上海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京剧迎来了新的发展。

——摘编自丁汝芹《徽文化·徽商·京剧的形成》

材料二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戏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政府对戏剧的重视以及戏剧所宣扬的人文精神,使得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演出带去。整体上,欧美戏剧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摘编自潘薇《欧美戏剧发展史》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京剧和雅典戏剧产生时的不同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京剧和西方戏剧获得新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