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09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盘乐村发现的目前最完整的宋代戏剧场面(墓中壁画)场面中四名丑角演员,动作各异,表演生动。作为研究宋代戏剧的史料,这次发现
A.需要进一步甄别绘画的真实性B.可以佐证宋代艺人的社会地位
C.证明了戏剧艺术在宋代已成熟D.可直接研究宋代戏剧人物形象
2021-10-12更新 | 307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称“梆子腔”,起源于先秦时期,繁盛于清乾隆时期。秦腔成形后,开始在全国传播,西路流入四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这体现出
A.专制统治推动了文化发展B.北方民众文化品位更高雅
C.艺术传播与地域特色结合D.秦腔标志着古代戏剧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     )
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蕴含儒家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踏歌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舞蹈,男女相聚,手袖相连,踏地为歌;到唐代,踏歌成为民间和宫廷庆祝节日的常见节目,参与者多达千余人,长达三个昼夜,场面恢宏。这体现了
A.宫廷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交融B.开明政治与开放风气的统一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D.门阀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妥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初,《大明律》提倡演出“劝人为善”的戏剧,凡“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同时,富含世俗情趣的市民戏剧演出日盛。这表明
A.明初艺术社会功能趋于多元B.明朝戏剧创作摆脱理学束缚
C.政治导向决定戏剧发展潮流D.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日臻成熟
7 .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元杂剧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的民族压迫
B.元杂剧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
C.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D.元杂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020-01-07更新 | 18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  )
A.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B.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9 . 明清时期,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作为以叙事为主体的戏曲,甚至让长期充当文坛主流的诗词创作屈居于次要地位。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B.反封建色彩的小说得以蓬勃发展
C.民众追求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
D.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2019-04-23更新 | 862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