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科学揭示规律——科学解放思想——科学救国兴国

材料一先秦时期,中国人观测星象,主要是为生活生产服务,往往只描述观测结果。商周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利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保留下来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古希腊人带着超然的心态观察天象,试图探索宇宙的本质。公元前2世纪,天文学家希帕克斯利用天球的模型对星座进行观察,制订了一个不少于850颗恒星的星表。这是西方第一个星表。他还编制了太阳月亮运动位置表,能够预报日食和月食。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他(哥白尼)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

“以达尔文著作的出版为界,在此之前是传统基督教世界观的思想意识占据着统治地位。那种世界观得到了圣经权威的认可,……认为动植物物种是各自分别被创造出来的,而且自它们产生以来就从来不曾改变过。”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2)阅读材料二,模仿示例,简述以上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阐释其影响。

示例: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所鼓吹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逐渐从教会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得到独立的发展。

材料三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们认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洋务运动以兴建实业为主要内容,还有组织地翻译了《克虏伯炮说》《兵船汽机》《代数术》《电学》《化学鉴原》《地学浅释》等大量西方科技文献。

维新运动期间,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原富》(即《国富论》)《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等著作,把进化论、西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理论等介绍到中国。

新文化时期的知识分子进而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升华为一种普遍的规范体系,一切都必须按科学原则形式,都必须以科学的原则加以裁决。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人对科学含义认识的变化”为题,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9-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二模历史试卷
2 .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关于“科学革命”的表述有误的是
A.哥白尼、牛顿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B.“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C.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D.科学革命形成了演绎一归纳的科学方法
2021-06-28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3 . “虽然通过归纳从实验和观测中来论证并不是一般性结论的论证,但它是事物本性所容许的最佳论证方法,而且随着归纳的愈普遍,论证得愈有力。如果在现象中没有出现例外,那么结论就可以宣告是普遍的。”最早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牛顿C.爱因斯坦D.李四光
2016-12-12更新 | 5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和他的物理学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影响有
A.“把上帝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了”
B.总结的“归纳—演绎”法,为近代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C.促进了人们的理性化倾向,推进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学说,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世界
2016-11-21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1)阅读材料一,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仿制成“车轮战船”。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

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代,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将成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当今时代,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3)①结合所学,概述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3-0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7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牛顿的科学成就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

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

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1665年英国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

1679年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并迫使英王签署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然法则。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

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领域,提出了市场的供求原则。

法国的孟德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围绕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列举了246个数学问题,并在若干具体问题之后,叙述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全书的主要内容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面积、体积问题的逆运算,特别是开平方与开立方法)、商功(土主工程的分配与体积问题)、均输。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判断《九章算术》的成书与哪方面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结合所学指出这部数学专著的特点。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2)结合所学,列举欧洲在16、17世纪取得了两个科学成就,并概括说明这个时期欧洲科学的特点。
2020-02-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9 .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2019-01-30更新 | 2769次组卷 | 72卷引用:北京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九月统练历史试题

10 . 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思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