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归纳成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互动理论,基本模型如图所示。


——摘编自钟义信《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模型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模型中两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模型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模型,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5-29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5月自主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名画

(图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牛顿力学所实现的天体的运动与地球上物体运动的综合,从根本上否定了千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天贵地贱观,加速了近代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繁荣发展;而牛顿的科学方法,则开创了物理学研究与数学研究交叉综合的新局面,为后来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样板。

——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

材料三   恩格斯曾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以“近代欧洲反对封建特权追求人文精神的历程”为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18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与中国走向不同的道路的核心在于欧洲文化中现实主义较浓,其结果是财富就意味着地位,身份和荣耀。而且,在英国财富可以购买贵族地位的制度下,财富就是真正意义下的地位,身份,荣耀和权力的等价物。因而在欧洲(或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对于财富的极大化追求是主流的,光明正大的,自然合理的。同样,关于财富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样的(如《国富论》)。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回应黄宗智先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启蒙与科技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交织在一起。在中世纪接近尾声时,思想启蒙的火种开始点燃整个文明的世界,这一进程在地中海出现,继之以西欧英法德等国,更扩展至大西洋彼岸的美洲。人文精神被人类转化成知识,知识发展又不断催生、形成科学体系,这种关联发展使得启蒙成为了科技的先导。

然而,人们曾经长期认为自己无法抗拒神和大自然的威力,应当顺从地存活。欧洲人在1500前后用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拓展了认知边界,此后一直试图以科学技术带来的理性认知对抗迷信与蒙昧。在整个近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在阶段性地更新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科技不断为思想启蒙开道。

——摘编自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思想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哥伦布(热那亚共和国人,1450—1506)毫不踌躇地接受时代新观念的态度而言,就他强烈的猎奇心而言,就他的愉悦地赴汤蹈火的冒险精神和致富成名的急切心情而论,他是一个现代人物。此外他与国王签订航海协议,在序言中写道“陛下批准哥伦布所恳请的事项。”……哥伦布的发现作为奇迹与真实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冲击了欧洲人的想象力,这是明明白白的。科学的和文学的好奇,二都同等掀了起来。

——摘自【美】塞。埃。莫里森《哥伦布传》

材料二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联想到万有引力起源问题。牛顿洞幽烛远,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其成就无法超越;他心无旁骛、超然物外,不屑卷入论战的是非漩涡;他是一个脚踏实地、诉诸经验的梦想者,一个能自如使用数学、实验、观察等科学手段的先驱者。面对这样一位巨人,人们臣服于他的学说。……牛顿逝世后,丰特奈尔为法兰西科学院撰写的牛顿颂词仿佛是在描绘高不可及的自然力量:多么神奇的一位数学家,解开了神秘复杂的宇宙之谜!

——摘编自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接受的“时代新观念”,并简述“科学的和文学的好奇心都同等掀了起来”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释材料二中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导出过程,用一句话概括牛顿在近代科学史上的地位。
(3)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概括近代科学对18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和思想的影响。
6 . 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约1666)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相信自己由神创造,居住在宇宙中心,是高贵的理性存在。这种信念先后受到了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的打击,由此形成了人类的三次“精神创伤”:哥白尼发现人不居住在宇宙中心,达尔文主张人由动物进化来,弗洛伊德则力证人并非完全受理性支配。

——王晓华《一只名叫达尔文的甲虫》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应星技成果的特点,列举明清时期有类似特点的科技著作。
(2)据材料二和所知识指出人类的前两次“精神创伤”的含义。
(3)结合材料三总结3世纪以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9-11-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勃兴。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实验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强调真理须依靠数学的逻辑推理,决不能依赖于宗教教义的评判,以至于愿为真理慷慨赴死。依据经典力学理论,人们把自然界各种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都归于简单的机械运动过程,力图用力学理论解释其他一些非力学的自然现象,并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自然秘密研究会”“哲学学会”及巴黎科学院等科学组织和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促使工匠和学者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解析几何及近代胚胎学等相继构建完成,英国化学家玻意耳界定了元素概念,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总之,自然科学冲破阻挠,终使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并为18世纪后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基。

——摘编自张明国《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述评》

材料二   自16世纪以来,科学名家与时俱增,为力既聚,进步益猛,于是吾人对于宇宙之观念大明,从而对于克制生活环境之力亦愈增。上述诸人(如培根、笛卡尔、伽利略、哈维等),不过满天星斗中最为光辉灿烂者耳。

——摘编自【英】韦尔斯《世界史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西方“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名家与时俱增”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进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厖科技与人文之间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围绕“科技与人文”自拟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494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单元测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从社会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又形象地记录着社会的一切。明代的四大奇书各具特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尤其《西游记》中敢于斗争的孙悟空深入人心。明中后期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迁,赞赏手工业者之间的真诚互助,宣扬平等自由的婚姻观,歌颂商人追求金钱和海外冒险的理想。清代出现了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与思想界相呼应的内在趋势。

——摘编自《明清通俗小说的变迁与禁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通俗小说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因素。

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天文学家及代表作

天文学家国家代表作主要贡献
哥白尼波兰《天球运行论》提出的日心说建立了新的宇宙观,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经验提高到到理性的水平。
布鲁诺意大利《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纠正了日心说的错误看法,指出宇宙是无限的,沉重打击了上帝创世说。
伽利略意大利《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地球公转、自传问题,生动地描绘了哥白尼的宇宙图景。

                                                            ——摘编自刘金玉、黄理稳《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主要不同,并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其原因。
2018-10-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