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490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6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5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
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材料二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22·广东深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9年9月,有人评论一场英国皇家协会的成果验证发布会说:“传统的仪式,以及背景上悬挂的牛顿画像,无不提醒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归纳将接受它的第一次修正。”这项被验证的成果应是
A.经典力学B.量子力学C.进化论D.相对论
2022-04-21更新 | 509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5世界近代史部分(配套练习)-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常考历史概念】讲解课件与配套练习(通用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世界科学中心开始从意大利向英国转移。当时英国不但出现了像哈维、玻义耳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而且科学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重视。1660年,伦敦的一些科学家举行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立增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会。后来,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皇家学会,并将英格兰的许多小型学会并入该会。皇家学会的基本宗旨是以增进自然知识为目的,贯彻培根的学术思想,注意搜集经验事实,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研究。皇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并由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但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

——摘编自陈吉明编《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选出了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会后,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学在内的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机构。19863月,王大珩等四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并得到中央批准,形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摘编自刘海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皇家学会相比,中国科学院有何特点?
2022-01-18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8 特点类主观题-【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一下·广东清远·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021-07-10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讲 特点、特征类材料解析题-【提分宝典】2021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按设问分类研究
2020·广东肇庆·三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逢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虚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收录古代和当代农业文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人共有的科学精神。
2020-05-08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话题02科技创新
2018·河南郑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任何他们将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以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学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科技社团各自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科技社团的意义。
18-19高二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二 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实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在法国哲学家卢梭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中的一个协议。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牛顿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
2018-12-1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8天 近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2019年暑假作业总动员》高二历史

9 . 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麦群忠《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材料三: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灯,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所说的“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17-18高二上·山西太原·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工开物》是明末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初刊于1637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天工开物》的可贵之处,在于记述了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书中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描述,显露出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注重引入理论概念,而非单纯技术描述。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西学,如“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牛顿于1687年首次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首是一篇导论,综合力学各基本概念和牛顿三大定律;其后内容共分三篇,分别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质点和物体受关于力的各条特定定律的支配的无阻力运动,其次是阻尼介质中的运动和一般的流体力学,其三便是应用所获得的结果来阐明太阳系中的各个主要现象。该书的导论概括了牛顿力学的全部重要思想,是牛顿新宇宙观的精髓。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天工开物》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