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世界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启蒙思想家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牛顿革命确立了充分尊重经验事实的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这种科学思维的普及和最初效应,还是一系列学科领域的飞跃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的科学成就和影响。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的中心是哪些国家?

材料三   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预言:“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世纪之交,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纷纷针对各自情况,将发展科学技术列入首要政策议程,以迎接并推动知识经济的到来。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2020-08-0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6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到来,科技革命的到来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材料三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赛缪尔·约翰逊有点愤怒地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完成……”不过在当时,“新的方式”只存在于英国。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38年上升为3.8%,1843年达到4%。……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五   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褴褛而自惭形秽。

——摘自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结合中国当时的思想文化状况分析为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
(3)材料三中“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实际上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赛缪尔关于“‘新的方式’只存在于英国”的说法?
(4)据材料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5)据材料五,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9-1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十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材料三: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2019-12-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五)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2019-11-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四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任何他们将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以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学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科技社团各自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科技社团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子监是明王朝的最高学府。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强调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每月有3名学士轮流教授《四书》《五经》《御制大诰》《大明律令》等,大学士讲解,监生背诵和默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不采用质疑性提问和开放式辩论,但倡导“求教式”的师生“对晤”。洪武三年(1370年),监生考试尚考《九章算术》中的珠算,但四年后被取缔,改考科举中的经学、时务策等,成绩合格者“赐同进士出身”,进入仕途。文艺复兴后,剑桥大学(1209年创办)突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来缚,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1687年,剑桥毕业生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他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聘为母校200多位终身教授之一。1695年,英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拨专项基金在剑桥大学设立数学、医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工程学、机械学等院系,对前沿学科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1702年制定《剑桥大学奖励优秀生律令》,对有独立研究报告或制作新型实验模型的毕业生进行奖励。迄止1756年,剑桥大学在社会赞助与政府特许状的支持下,拥有80多个独立学院、600多个科学社团,与牛津并列为英国近代科研的两大基石。

——摘编自于佳媚《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后剑桥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2019-07-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4 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伽利略发现运动中的物体若无一定的外力使它转向,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发现要求人们必须能解释:为什么行星不以直线飞离,而趋于落向太阳,结果形成椭圆形的运动轨道;为什么月亮同样地趋于落向地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牛顿的贡献绝不仅限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更重要的在于他给当时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像钟表一样严格遵循既定规则而运转的机械论世界。这种机械论世界观影响西欧人达两个世纪之久,极大地改变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界以及对待上帝的看法,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牛顿力学中的机械观经伏尔泰介绍到法国,深刻地感染了启蒙思想家。

——赵林《西欧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揭示出人类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直接转换为巨大的、并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能量。这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李华平《超越2012:世界危机与人类的选择》


(1)针对材料一的问题,牛顿是怎么回答的?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的科学理论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人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019-06-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9 . 材料一: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用它当饭。”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四位人物在各自领域的成就。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四大发明的不同命运说明什么。
2019-06-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信念和思想的转换。人们的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际和理论,从而促进科学革命的发生,而科学革命通常又会带来新的思想产生。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画方呢?一个原国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不再布望通过穆斯林和经院哲学家的变形眼镜来看古人,而是直接求助于原始资料,亲自据起雕像、阅读原文。…若无画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泊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春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呈竟会服从永恒的法时,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顺这些法则,完全接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决定人美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摘自(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革命”为什么能够在文艺复兴时代发生?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