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学模型。然而,1514年,波兰教士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静止的位于中心,而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后来,德国人开普勒和意大利人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时,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虽然他几乎是偶然地发现椭圆轨道能很好地和观测相符,但却不能把它和他的磁力引起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思想相互调和起来。只有到了更晚得多的1687年,这一切才得到解释。这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也许是物理科学中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是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张。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理论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略微不同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个事实是对爱因斯坦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实。

——霍金《时间简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分析“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哥白尼提出了什么新的天文学理论?当时处于什么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之后?
(4)牛顿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物理学定律?对牛顿的物理学贡献作何评价?
(5)爱因斯坦又怎样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对此作何评价?
2021-08-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就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国家政治之间关系,分析“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2019-05-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北海市2018年春季学期高二下学期文科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家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请回答问题:
(1)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的研究具有哪些特点?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使全世界其他地区不得不注意甚至仿效,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3)鸦片战争之后,面对“千古未遇之变局”,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西学的传播,对中国社会造成怎样影响?
(4)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结合马克垚先生的观点,谈谈你对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认识?
4 . 思想统一与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表格。
时代人物主要思想主张
董仲舒
明末清初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以上两则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3)自然科学和进步思想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请从上述图片中任选一幅,撰写说明词。(应包括历史时期、主要内容或思想、评价等方面)
2020-07-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论道式智慧往往出于个人兴趣,沉溺于争辩和脱离实际。中世纪,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帝的光环上”,尘世微不足道。现代社会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构成了现代性的历史前提。对“神圣知识”观念的打破是现代性发展的重要结果,功利主义把近代人从“沉思的生活”转向行动的生活,渴望一种实用知识,使人成为自然的拥有者和主宰者。

在与宗教权威的斗争中,人们的价值观逐渐由中世纪宗教的“信仰-理性”转向“经验-理性”,由此经验证据逐步取代了传统权威,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逐渐结合,人们强调两条获得知识的途径,即通过推理与经验。观察从科研的从属上升到主要地位,由此创立了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打通了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17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清教主义。正是清教的精神气质所固有的种种社会价值导致了对科学的赞许。如文德尔班所言“哲学必须是自然科学——这是当时时代的口号”

——摘编自《论科学精神特质的现代性维度》

材料二   成为现代的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况中,它允许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去经历冒险、强大、欢乐、成长和变化,但同时又可能摧毁我们所拥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它把我们卷入这样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那儿有永恒的分裂和革新,抗争和矛盾,含混和痛楚。现代化把人变成现代化主体的同时,也在把他们变成现代化的对象。现代性对立于传统,其次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现代化(对理性、科技、进步等命题的反思),最后对立于现代性自身,即时刻警惕着现代性的任何一副面孔形成新的传统或权威。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在17世纪的最高成就。
(2)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生成的社会土壤。
(3)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现代化过程中的这种分裂、矛盾与痛楚。并谈谈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8-12-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二 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实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在法国哲学家卢梭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中的一个协议。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牛顿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
2018-12-1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7 . 西方人文精神在17、18世纪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即“牛顿革命”。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革命”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并指出启蒙运动的目标与文艺复兴相比,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
2018-12-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舒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走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三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简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根本因素。
2018-12-1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后,伽利略发明了用系统的实验方法对科学知识进行严格检验,因而科学成为“实证知识”时,西方近代科学就完全脱离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钱兆华、高文芳《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

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但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假如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没有他们,外界的阻碍也许竟无法克服。”

——摘编自丹皮尔《科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位为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因素。
2019-03-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韩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材料二 :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3)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和英国近代科技在各自国家的应用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史论结合)
2018-12-08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