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进化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中,人们倾向于对达尔文的学说断章取义,其中机械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关系。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主编沃尔特·白芝浩在其《物理与政治:自然选择与遗传原理应用于政治社会之思考》中大谈“斗争”在人类史中的作用,以社会冲突作为文明进步的基础。机械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对外部力量(如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尤其排斥对弱者即“不适者”的同情和慈善行为。约翰·D.洛克菲勒则宣称:最美的玫瑰只有除掉那些小花蕾才能够生长出来。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威廉·萨姆纳更为直白地写道:“栖息在贫民窟的酒鬼适得其所,大自然把他作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搬掉,正如大自然定下了消亡的过程,把任何失败者都扫除一样。”

——摘编自侯波《达尔文进化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中的不良思潮》

材料二   严复在《天演论》一书中指出只有“物竞”“天择”的术语,并没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说法.其中提出了通过天演之学可以认识西方各国的进步。1900.梁启超在《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一文中说:“破坏本非德也,而无如往古来今来之世界,其蒙垢积污之时常多,非时时摧陷廓清之,则不足以进步……故破坏之药,遂成为今日第一要件,遂成为今日第一美德。”孙中山不仅强调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而且认为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也要“取法西人的文明而用之,亦不难转弱为强,易旧为新”,以使中国“凌驾全球”,把我们中国造起一个二十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来。在《建国方略》中,他还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必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

——摘编自陈绍西《进化论与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激进倾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方流行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中西社会进化论思想各自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化论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 . 19世纪末,一些美国人担心自己的国家不久将会落后。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享利卡波特洛奇警告说:“美国一定不能在竞争中落后。”为此他们把社会达尔文主义运用于国际事务中。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美国(     
A.秉持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念B.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活动
C.具有落后就会挨打的忧患意识D.同欧洲列强对比出现力量失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这一理论(       
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助推了德国军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4 . 早期,科学与宗教并不能完全分离,具有理性思维特征的基督教就试图以科学作为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工具。近代早期,醉心于神学、受过严格神学教育的开普勒在严谨观察和理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使“日心说”理论更为完善。这表明
A.宗教是科学诞生的摇篮B.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宗教与理性不一定对立D.近代自然科学自此诞生
2022-03-24更新 | 59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1讲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与文艺繁荣(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被称为“科学时代”,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广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使人们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还导致发展演化的世界观形成,并深刻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发展。最符合上述言论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理性主义的基础
B.“理性王国”构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D.揭示色彩物理学本质的光学促进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诞生
2021-09-27更新 | 1129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反映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人物主张
斯多亚学派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彼特拉克“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
达尔文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①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②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③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④由理性主义到浪漫主义   ⑤社会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A.①②B.④⑤C.③④D.③⑤
2021-08-13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7 . 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

材料二   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


——(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
2021-08-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四川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史学理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围绕《物种起源》的争论,以”达尔文的斗犬”著称的一位进化论者,1860年,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辩论。三年后,他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分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
A.自然神论B.人猿同祖论
C.细胞学说D.量子理论
2021-06-15更新 | 2200次组卷 | 21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24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 世纪60年代初,马克思这样评价《物种起源》:“使我感到好笑的……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看出马克思认为
A.“适者生存"的理论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B.达尔文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
C.达尔文未正确区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
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21-06-05更新 | 332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虽然地球上的物种有许多种,但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或多或少享有某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每个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基因编码、消化方式等,其最初形成可能是来自同一生物。这种观点
A.说明物种起源有渐进的演化特征B.构建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规则
C.承认环境对生物进化的重要作用D.否定了人在自然界的特殊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