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蒸汽时代”的到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B.蒸汽机车C.飞机D.汽车
2020-01-09更新 | 4433次组卷 | 5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83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
2019-01-30更新 | 2492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合肥市第168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学成就项目基础研究年限应用研究
年限
生产推广
年限
B﹣A
年差
C﹣B
年差
C﹣A
年差
1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
2电话18201876188156561
3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
4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
5晶体管194719511953426
6激光19581960196121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2022-02-26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江苏·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瓦特在他的蒸汽实验笔记中说,中国人发明的茶壶是人类设计出的最好的加热器。在实验当中,他亲手画实验用的茶壶的草图,使用茶壶做蒸汽实验,有时用麦片粥把茶壶的盖子黏住,用它来观察潜热现象。这可以用来说明
A.实践活动孕育技术创新B.中英交流推动机器发明
C.生活习惯影响发明创造D.科学实验源于日常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在1819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社会主义在1832年;“保守主义”在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等都出现于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40年代出现。这些“主义”的出现表明
A.文化学者力图建构思想体系
B.民主化进程保障思想自由
C.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指导
D.工业革命开启思想多元化时代
7 . 下表《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反映出
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应用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代B—A年差C—B年差C—A年差
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
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
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
激光19581960196121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2019-01-08更新 | 1118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2019-10-16更新 | 1049次组卷 | 7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综合模拟二
9 . 发展、合作、共赢是人类文明前行的必由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电成了工业化国家重要的动力来源。电梯的出现可 以使人们将楼层加高,由此建筑业快速发展,摩天大楼得以出现;有了电,有轨电车和 地铁出现,带来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电自身具有正负极性,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让物 质发生化学变化,由此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并引发传统产业的革命,如冶金业在没有电 之前,人类只能生产金、银、铜、铁、锡和铅等少数金属,而且很难做到精纯。但是有 了电之后,冶金业迎来新的发展,产生了其他金属和合金的制造。电还影响了各种电器 的发明,改变了社会生活。

——摘编自吴军《文明之光》

材料二   1819 世纪以来,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 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 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欧洲经济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电力广泛应用带来的影响, 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生产组织形式发 生的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概述 18— 19 世纪欧洲“从传统社会到 现代社会”转变的主要表现。请指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10 .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
2020-11-04更新 | 66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0年福建上杭一中、长汀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