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2016-11-27更新 | 47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潍坊中学高三上期自主命题期末文综历史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3 .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最迅速、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飞机
B.电话
C.因特网
D.火车
4 . 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2016-11-27更新 | 32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人预测,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经济主要增长点,瑞士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999年世界电子贸易总额为980亿美元,此后电子贸易总额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直接得益于(   
A.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B.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经济区域化的兴起和发展D.网络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6 . 如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
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
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
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7 .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它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发展,对这些领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方式B.人类社会的时代
C.人们的生活方式D.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6-12-12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83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2017年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9 .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
B.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
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
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
10 . 下列选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改变时空距离的发明是(   
A.飞机B.电话
C.无线电报D.电子计算机
2016-12-12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沂市商城实验校高二10月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