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缩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018-02-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更高的能量,有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危险”?

2018-02-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会在哪个国家兴起呢?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河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土远离战场,未受战火波及,经济反而获得了迅猛发展……同英法苏相比,美国有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同德国相比,美国还有吸引科学家的民主制度,这使美国比任何国家有条件发展科学……还应指出美国的人力(科技人员)条件……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才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国不堪思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铜而前往美国。结果形成了世界科技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趋势...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新和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如一对学生姊妹。

材料二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价惨重。世界历史不幸告诉我们,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现代化一旦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就必然采用现代化之道。因为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性化和效率化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任何想要自立的民族,只有迎头赶上。在现实版本中,这一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被缩成为工业化,进而再被简化为诸经济要素的重组,社会和政治变革也经常服务于这一经济目的。纵使今天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但这一得自历史的记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忽略。它仍在深层推动着中国人的集体行为,尤其是在其情英阶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战后世界科研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请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加以说明。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

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各主要工业部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能源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有什么变化?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得到的启示。

2018-01-0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清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3: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4:“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1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2,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3,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4“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重大意义。

2018-01-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为车上油)及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材料二:下图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的作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017-11-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们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材料一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能在核战争爆发时保障军队内部的通讯联络,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实验性分组交换网络──阿帕网。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名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取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并向全社会开放,使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服务阶段。1991年,欧洲核子物理中心发明了用超文本链接网页的环球网(Word Wide Web,缩写为WWW),也称为“万维网”,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献检索和查阅方法,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计算机网络出现的直接原因,并概括其发展过程。
(3)你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信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5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合肥一中、六中、一六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8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拼盘。”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9 . 美国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1879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
1888年,第一台可拍摄100张相片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
1898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1919年,伊士曼设立了分红,每位员工都可获得高于工资的奖金。他还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赠与其员工,再后来他开始履行建立退休金、人寿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计划。
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
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
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2012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科技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016-12-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新余一中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10 .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间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而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拼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举一例)。
(3)近代以来,工业(或科技)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工业(或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迎浪”而上,而中国却在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姗姗来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迟到”的原因(任选其中两次作答即可)。
2016-11-18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