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54年日本翻刻了魏源的《海国图志》60卷本,“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争相购读……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日本学者井上靖《日本现代史》)但是在清朝,1842年首次刻印后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才被翻印。这一现象说明,19世纪40﹣60年代(     
A.西学还没有受到国人普遍关注B.日本幕府比清朝更加关注西学
C.两种遭遇反映了中日制度区别D.中日甲午战争结果早已经注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有“作者之所忧患”,体现了“革虚而致实”的理念。这反映出魏源(     
A.强调中体西用的价值理念B.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图存之道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材料中“器物”、“制度”、“文化”相关的代表人物及所属阶级派别。
(2)围绕“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时,是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重点介绍了各国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情况。由此可知,林则徐(     
A.已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B.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C.缺乏对西方的深入认识D.受到外来传教士的影响
2022-12-22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国图志》中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除了传统以华夏为视角的“小他者”外,还有两类“大他者”,其一以英国为代表,其二则是西方的舰船、枪炮等。《海国图志》的这一分类(     
A.突破了传统的“夷夏观”B.凸显了师夷长技的理念
C.孕育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驱驰,是谓以夷款夷。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夷之策二: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


(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的出处及作者,并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上述一个观点,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解读。
2022-07-10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到底指哪里?

《史记·大宛列传》“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西域”初义指西部化外之域。
《后汉书·西域传》“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所载范围包括罗马、印度、波斯等国。
《大唐西域记》玄奘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情况。
《西洋番国志》(1434年)记录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二十国,“西洋”一词狭义包括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广义引申为海外诸国。
《泰西水法》徐光启(1612年)以“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
《西方要纪》南怀仁,清初来华传教士(1669年)“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
“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一曰历法,一曰天文。”
《海国图志》魏源、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
“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

——据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历史知识(最少两例)加以评析,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下表是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前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探矿取金》等
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20世纪初科学启蒙《格致汇编》《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民主观念持续更新B.沉迷于对西方的盲目推崇
C.民族意识逐渐强化D.向西方学习程度逐渐深化
2022-06-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林则徐是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又是满清时代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者。他在1830年(道光十年)与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这一小诗社中人,黄爵滋发动禁烟运动,龚、魏发动维新思潮,林则徐成为他们的首领。他后来探询外情及意图制造新式船炮,思想上是早有某些基础的。1839318日(二月初四),林则徐传集怡和行伍绍荣等洋商,宣布谕帖,令转谕各洋商公司人等报明存烟实数,谕帖中声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断无中止之理。”满清官吏表示如此坚决的意志,多少年来鸦片商不曾见过,义律无法推诿,来到广州,但仍取观望态度,暗中反抗缴烟,指使老鸦片商颠地(Lancelot Dent)夜间逃遁。林则徐查明截回逃人,按照“违抗封舱”旧例,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派兵严密围守洋馆,撤退沙文(洋馆中仆役通称沙文servant),断绝趸船与洋馆往来交通。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禁烟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林则徐思想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转变。但主要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新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2022-03-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