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3)编号⑤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2021-12-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徐继畲所著的《瀛寰志略》对西方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制度进行了系统性介绍。该书并没有遵循传统华夷观念,在出版后,即刻引起广泛非议,徐继畲被指“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说明
A.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觉醒B.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
C.中体西用观念被国人认可D.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
2021-03-2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刻意介绍了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等。对其意图推测合理的是
A.学习资本主义制度B.批评专制政体的不足
C.师夷长技以制夷D.启迪国人,关注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D.维新思想的“君主立宪”主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2年.魏源建议在得风气之先的福建、广东二省增试水师一科.有能制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等奇器的人,给子科甲出身;有能驾驶飓涛、熟悉风云沙线、会使用洋枪洋炮的人,给予行伍出身。魏源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B.发动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C.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权益D.摧毁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6 . 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铺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种认识(  )
A.具有保护利权意识B.体现对统治基础的维护
C.推动商战思想形成D.揭示了国内市场的广阔
7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这种划分表明魏源
A.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B.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
C.初步形成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观念
D.没有根本摆脱传统夷夏观的影响
2018-09-17更新 | 541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期中)历史试题
8 .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2018-06-09更新 | 6312次组卷 | 70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