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阶段特征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清政府的内忧外患推动了洋务派借助“中体西用”思想谋求地主阶级的自救。尽管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为民主在中国的萌生积累了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战败引发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但清王朝依然固守君主专制制度。于是,中国的救亡运动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之后,走向了民主革命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民主救亡和民主启蒙的旗帜,并最终造就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救亡、启蒙、民主”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7-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以防御为本。中国古代总体上认为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防胜于攻,文胜于武。孔子就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强调用文德的手段……贞观之初有上书者劝告唐太宗“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唐太宗则说:“唯魏征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因而他认为魏征的修文以治国,安“中国”以服四夷的办法是上策。

——摘编自黄纯艳《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

材料二   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商道为运道,以商舟为运舟,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

——摘编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要把国家最高原则和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强调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同时,不损害别国的利益和安全,要通过和平方式寻求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发展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从而把维护中国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是国家利益的核心,只有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国家安全才有可靠的保障。

——摘编自车跃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国家安全观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的国家安全观。
3 .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在广州延聘外语人才,翻译外文报刊资料和著述借以了解“夷情”和世界,先后编成《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等。这一做法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B.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C.探寻了富国强兵之道D.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4 .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积极向道光皇帝反映沿海商人想要进行对外贸易的心愿,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商民的利益进行保护。这一做法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冲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2022-03-30更新 | 133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39年9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这表明林则徐
A.对形势判断出现了失误B.增加了国人对世界的认知
C.加强了广东沿海的防务D.认为中英矛盾将出现缓和
6 . 《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
内容筹海篇地图各国地志夷情备采西洋器械地球天文国地总论筹海总论
增补卷数1125145111
总卷数22663125334

据此可知,魏源
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B.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D.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7 .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奏称:“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由此推知,林则徐
A.主张增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B.重视改造陈腐的国民观念
C.仍秉持浓厚的天朝上国观念D.正确分析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8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9-01-30更新 | 3741次组卷 | 72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瑞士“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是“西土桃花源”。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中西制度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
2016-11-27更新 | 176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