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维新变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大同”思想

材料一   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六君子),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是谓小康。”

张载认为:“虽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君王),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有不谨于礼,唯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礼本于天,天无形,固有无体之礼。”

材料二   20世纪初,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讲,“既无帝王君长,又无官爵科第,人皆平等”,“今欲至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若去民私业,此事甚易,自去人之家始也,……但使明天赋人权之义,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皆归之于公,即可至大同之世也”。同一时期,李石曾在《新世纪》上发表文章认为,“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以冀大同”。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提出,以往的理想社会追求,“其学说都建立在伦理上面,他们眼见穷人的苦恼是由贫富不均,因此要想把全社会的贫富弄得绝对的平均,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平均贫富,都全是理想,不曾建设在社会的经济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而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社会不安的原因,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的事实上面,因而是客观的,现实的。


(1)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与张载关于“大同”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大同”思想在20世纪初期的变化进行评析。(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何如。所谓自觉心,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

……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神。

……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一个人会自立,国民里头便多得一个优良分子;个个人会自立,国家当然自立起来了。

……国民志气一旦颓丧了,那民族便永远翻不转身来。……只求国民别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要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我们今天替国家做满十岁的头一回整寿,看着过去的成绩,想起将来的希望,把我欢喜得几乎要发狂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10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30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建立后,在边疆地区推行屯田制和卫所制,大规模“移民实边”。以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藏大量开采,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发展迅速。在多人口向边疆流动的趋势,也导致许多移民与土著的纠纷,明朝在规范、完善土司制度的同时也在一些地区试行改土归流。此外还在边疆广设学校,发展教育和移风易俗。

——摘编自方铁《论羁縻治策向土官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晚清以来,康有为主张“辟地利,开民智,通商业,厂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藏、滇、桂之地。”尤为紧要的是“教以中华之文字言语,导以中华礼俗服器,俾风同道一,则爱国统一之心自生”。针对排满的革命运动,提出“凡中华国之境土,汉、满、回、蒙、藏五族合一而不可分,疆界一依旧传,非更易宪法不得变改。总统、议院有和战之权,无割让地之权。”

——摘编自姜义华、张荣华《康有为全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明代边疆治理的效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康有为的边疆建设方略。
2022-04-1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下图为版画《和平之车》:一辆并非由胜利者而是由和平女神驾驶的马车,滚滚驶过被摧毁的军事装备。这一画面形象地表达了17世纪欧洲某著名和约的理念,即“和平是万物之中最好的东西”。和平之车经过数根立柱,立柱上刻有铭文“理性状态”,即国家利益至上主义。四匹马的胸前各挂着一枚本国的纹章(法国百合、瑞典狮子、帝国之鹰以及西班牙的纹章),象征着新的欧洲国际体系。


材料二   19世纪末,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评判出现了一个高潮,维新派对公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在他们看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步确立了独立地位,彼此之间进行战争和友好交往,必然存在某种规则来约束各国的行为。《春秋》就是各诸侯国家之间的国际公法,而“今之列国环峙……明明一春秋之局。”梁启超说,格劳秀斯“以布衣而著万国公法,天下遵之,今孔子作春秋乃万世公法。”康有为称:“《春秋》者……万国之法也。尝以泰西公法考之,同者十八九焉。”在维新派的大力倡导下,不仅各种公法译著广为行销,一些府、县学考试中也出现了“万国公法义比春秋试广证其例”“问各国不以公法待中国其故安在”等题目,还成立了一个国际法研究团体——公法学会,“专讲公法之学,凡自中外通商以来所立约章以及因应诸务……皆须细意讲求……庶为将来自强之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该和约的名称,并简述其签订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维新派的万国公法观进行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期间,英国的人口只占全世界人口的2%,却具有相当于全世界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英国纺纱业的机械化,比单个生产力提高了300400倍。伦敦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政治中心和新闻中心。可以这样说,造船技术、蒸汽机和动力织机不断改变世界均势,蒸汽机和动力织机把英国推到19世纪世界领导国的地位。

——《英国百年经济奇迹》

材料二   马嘎尔尼使团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而且,清朝政府对于英国人将各类专家的名字放在使团官员前面而感到大惑不解:“此项人等,既称官员,何以名列在天文、医生之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   在《盛世危言·后编·自序》中,郑观应明确指出,“商战重于兵战”,兵战固不可忽视,但是“末”,商战才是真正重要的,是“本”。要进行商战,必须有大量丰富而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市场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而这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做后盾。

——《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态度的变化。
2022-03-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思想出处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少做课多游戏,“以养身健乐为主”。中学生身体稚弱,除养体外可重点学习礼乐,“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大同书》
尚武精神是“急务”,认为“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蹴鞠、角抵、习射击枪、游泳竞渡诸戏”的参与者,应该受到格外的鼓励和嘉奖,从而强种强国《梁启超文存》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1-17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武革命论”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经典政论命题,从古至今,众多思想家无不予以关注,但立场不同,结论自然迥异。19世纪末,梁启超在其任总教习的时务学堂提出“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与诸生“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盛倡革命”。其学生周镇藩有如下发言

盖伐人之国,必其君有桀纣之暴,时君如汤武之贤,而后可吊民伐罪,为苍生请命……英人得花旗,不为设法以治之,为奴仆其人民,攘夺其生计。故华盛顿以草野匹夫,乘众怒,因民愤,揭竿起义,血战数年,卒平大乱而挫强敌,变美州之草昧为极乐世界……如华盛顿者,固亦千古人杰哉。

——据顾少华《“华盛顿形象”与清末革命话语的建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周镇藩的发言。
2023-03-08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1902年写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他描述了未来六十年以后中国的景象

“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各国全权大臣在南京,已经将太平条约画押……恰好遇着我国举行祝典,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馀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

“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

“原来自我国维新以后,各种学术进步甚速,欧美各国皆纷纷派学生来游学,据旧年统计表,全国学校共有外国学生三万余名。”

“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第一件是外国侵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势,排群议,让权与民。”

——据许子东《重读<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幕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未来记》作者的理想与观念进行评述。
2022-06-01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0年,应船政大巨吴赞成之聘,曾是福州船政学堂驾驶学堂第一届优秀毕业生的严复回母校担任教习。但因官阶太低,又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所以职微言轻。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现状,从1885年开始,连续八九年间,严复参加了四次乡试,以博取一个举人的功名,增加一点说话的分量。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每次都铩羽而归。屈服于考试的压力,四次秋闱,四次落第,这被严复视为一生中洗刷不掉的耻辱。此后他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1894年的甲午战争,多年经营的海军灰飞烟灭,大受刺激的严复开始了著述以醒世的写作,并以飞快的速度开始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

——摘城自赵柏田著《帝国的迷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热衷于科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严复。
2021-09-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