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学习西方的同时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2 . 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编译这本书的目的在于
A.了解西方列强国情B.改革传统政治体制
C.维护中国司法主权D.学习西方以求自强
3 . 林则徐被称为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译的《四洲志》是在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并改正,且补充了一些中国史籍记载的内容和必要说明。由此可知,《四洲志》
A.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B.对抵抗侵略起到巨大的作用
C.其价值体系被华夷观主导D.利于促进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4 . 林则徐认为:“(越南)光中王慕欧罗巴之兵法,遂仿造兵船火器,训练国兵,是以现有炮船三百艘,大兵船-号,在亚细亚洲诸国罕与匹敌。”但“……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据此推知
A.看到西方火器之威B.面对中西碰撞的迅疾反应
C.认为西方作战僵化D.未跳出“华夷之辩”思维
2022-01-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鸦片泛滥使白银流向国外,提出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鸦片泛滥以后,林则徐亲往湖北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铺户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林则徐的这些禁毒思想反映了其
A.维护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B.主张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C.坚持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D.学习西方探求御侮之道
6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部分士大夫热衷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下表所示为当时部分士大夫介绍西方的主要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代表人物著作成书时间
林则徐《四洲志)等1841年
魏源《海国图志》1844年
姚莹《康蝤纪行》1846年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
夏燮《中西纪事》1850年

A.西学东渐的兴起B.国内外时局的变化
C.洋务运动的发展D.传统华夷观的消失
7 .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首先提出了“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观点,随后广东士绅林福祥也提出“不妨以逆夷之物,还逆夷之身”。这反映出当时的先进中国人
A.彻底放弃天朝上国思想B.初步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C.深刻反思中国社会症结D.试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8 . 林则徐主张了解和引进西方文化,他组织力量翻译西方的书籍,主持翻译了瑞士法学家瓦特尔所著的《国际法》,编成我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国际法的中文译著《各国律例》。他还购置西方的新闻报纸,整编成《华事夷言》和《四洲志》。林则徐的这些举措
A.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C.强调了抗击侵略的重要性D.实现了思想启蒙的社会价值
9 . 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真的林则徐,他不要别人知道……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他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由此可见
A.传统夷夏观取得一定的突破B.士大夫具有天朝上国观念
C.林则徐不惧指责敢为天下先D.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
2021-12-25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1842年,耆英任两广总督期间专折上奏美利竖立国大概情形,并将基本情况大体上说清楚了。他还奉道光帝之命,查阅《万国地理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意识到师夷长技刻不容缓B.推动西学开始输入中国
C.摒弃了传统华夷秩序观念D.试图了解世界真实面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