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²+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 . 洋务运动期间,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西洋国家历史悠久,政教修明,凡事皆有主次之分,与中国古代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截然不同。如果国人仍以传统的夷狄观看待西洋国家,则是不顾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危的沽名钓誉之举。据此可知郭嵩焘
A.具有理性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B.强调实行中体西用思想
C.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全面学习西方D.认识深刻引起朝野重视
3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2020-09-21更新 | 337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7年,洋务派官员马建忠在欧洲留学期间致书李鸿章,指出:“各国吏治异同,或为君主,或为民主,或为君民共主之国,其定法、执法、审法分而任之,不责于一身,权不相侵,故其政事纲举目张,粲然可观。”这表明马建忠
A.认同西方政治体制B.提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坚持“中体西用”思想D.主张立足国情选择政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光绪年间,有官员奏曰:“洋人船炮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仪……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也有官员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由此可见,当时官员
A.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
B.认为西方政事无足取法
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较为肤浅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6 .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2019-09-07更新 | 37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一中高三上周考一历史试卷
7 .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8 .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这幅漫画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
A.中西结合
B.中体西用
C.科技救国
D.内外兼治
9 .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A.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B.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C.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2018-03-01更新 | 17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10 . 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