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企业家和思想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英国太古洋行的买办,郑观应颇受器重,年薪丰富。李鸿章邀请他脱离买办,专任轮船招商局帮办时,他“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在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故“心若械伊,殊难臆决”。但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列强侵略的愿望使他最终决定脱离买办生涯,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从此他试图全力将经营管理近代工商企业的经验和才干用之发展民族经济事业,履行其“初则学商成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设计,实现其商战致胜的梦想。

材料二   郑观应的学习借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一是对落后国家教训的总结。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前,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体制、使用机器等。中国总的国情是人口繁多,劳动力素质低而市场大,故劳动力价抜低廉,所以他主张采用机器的同时也兼用人力。甲午战后,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学习其恤商惠工政策,设立各级商务机构,加快培养实学人才,培养之法——“仿日本师范学校”,学用结合。他还认为一些落后国家不能自强,工商不振,或被瓜分,或为他国侵占,实足为中国之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华山《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


(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对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不同认识,并分析其脱离外商企业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的学习西方的内容,并概括其经济思想的特点。
2020-0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87年,曾纪泽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文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该文以北洋海军的建设等军备现代化为中国觉醒的根据,主张强兵应先于富国。后来,香港人何启、胡礼垣认为曾纪泽的这个主张不彻底,并撰文予以强烈批判。由此可知,何启、胡礼垣主张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B.进行政治变革
C.富国应当先于强兵D.实现民族独立
2020-01-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0年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符合“政治”觉悟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D.“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甲午战争后。除了出现“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界革命”口号外,中国还出现“军国民教育”“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据此判断,当时
A.资产阶级推动了政治变革
B.民主与科学成为思想主流
C.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已完成
D.资产阶级新思想迅速崛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2019-01-30更新 | 396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7 . 1884年,淮军将领张树声在《遗折》中说:“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戎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这表明张树声
A.意识到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B.本质上仍是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认识到洋务运动已完全失败D.彻底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2013-07-22更新 | 8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北唐山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9 . 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归功于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
2012-11-07更新 | 7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期调研考试历史卷(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