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根基和思维范式已经成为当时许多重大社会政治实践的“合法性”依据。历史学家斯登黑尔称,在当时,“社会达尔文主义”实际上已经获得了一种准“宗教”的地位。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

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美备受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天演论》增改进化论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问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产业革命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促进了地质学和生物进化学的建立。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为扩大市场和掠夺资源,组织了很多科学考察队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和探险,极大地丰富了对动植物及其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对大量的事实和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开始思考动植物的种类、不同物种之间的联系、人的产生等问题,也开始反对和批判神学“目的论”的观点。

——摘编自王秋安《自然进化论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探析》

材料二       自曾国藩时代所创始之译书事业,虽有化学、物理、法律各种类,然不足以唤起当时之人心。自此二书(即《孔子改制考》《天演论》出而思想界一变。《天演论》发挥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说,四方读书之子,争购此新著。却当1896年中日战争之后,人人胸中,抱一眇者不忘视,跛者不忘履之观念。若以近代之革新,为起端于1895之候,则《天演论》者,正溯此思潮之源头,而注以活水者也。

——摘编自【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生物进化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演论》被称为“注以活水者”的原因。

3 .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启蒙运动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反思启蒙是学者们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近代启蒙实际上抽离了人的信仰与道德,人的纯粹理性没有价值关怀。近代启蒙的后果是物质文明伴随着物欲的泛滥,并最终使人.类陷身于疾病、灾害与诸多血腥的争斗之中,近代启蒙之后出现了传统社会不可能有的诸多灾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著《法国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英美日本
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
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