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


(1)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结合其内涵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3)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发展的特点。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一理学。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022-01-12更新 | 3935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语录:“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意精神的修养……”“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近代教育家的光辉典范——张伯苓先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