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2)材料二言论反映了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基于以上主张,他们提出的思想是什么?你怎样理解?
(3)材料三中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为此开展了什么实践活动?
(4)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以这“两位先生”为旗号的社会思潮有何重要影响?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特点。
2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3 .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话》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3)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并归纳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4 .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话》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3)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并归纳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2021-12-0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过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曲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竞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么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意义。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竞其功的”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那些认识?
2016-11-27更新 | 4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有何影响?
(2)材料二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说明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
2020-11-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
(1)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结合其内涵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3)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
2019-01-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年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乌丹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同样表现为“人的自觉”,有时也被称之为“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无论是孔孟学说还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始终执着于强调人之为人的道德性。同时,它对道德性的强调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便使其所强调的道德限定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儒家文化在晚明时期发生了裂变与分化。李贽发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对自然人性的肯定,着眼于“我”之真实;对个性意识的推崇,侧重于“我”之独立,二者共同体现出晚明人文精神的“人”不再是儒家文化中伦理型的人。但这股人文主义思潮并未掀起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深入持久的文化运动,它只作为儒家主流文化的一股逆流在中国文化史中昙花一现。

——摘编自孙桂丽《对中国古代主流人文精神的反叛-浅谈晚明人文主义思潮对“人”的发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自幼学习儒家经典的洪秀全在偶然接触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后,在基督教义的基础上,融入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而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是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改良派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上,自觉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主张采用西方君主立宪制;19世纪末,革命派以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创新中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文化精神的旗帜;进入20世纪后,不同政治派别思想家无不把文化作为民族自觉自立的要素。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用“民主”“科学”大旗猛烈冲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则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创新中自我创建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摘编自杨正军《“文化自觉”视野下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中国文化自觉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化自觉”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材料三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以及实践活动。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2020-1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派之前,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应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传统变易观,来论证他们提出的变法主张,解释社会历史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形成了一套与封建专制思想相对的思想体系。在维新派的思想中,进化论占有重要地位。维新派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变易观念,而且进一步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形成了自己的进化观点。康有为的进化观是在杂糅儒学变易观、今文经学和西方进化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他讲的与传统思想中循环变化论根本不同。他认为万物不仅变,而且变盖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壮老,形体颜色气貌,无一不变,无刻不变。

——摘编自郑世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对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来说,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未来模式是民主共和;同时,他们发现西方社会出现不少弊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劳资对立严重,于是他们提出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并行的革命方略。

——摘编自胡伟希《中国思潮评论》

材料三   1916年,陈独秀撰文写道: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陈独秀还认为,中国人真正的觉悟可能还不仅仅是物质的,也不是中国仅仅建构一个政治的民主架构,而是中国人必须在伦理观念上、道德上、思想文化上有最后的觉悟。

——摘编自蒲实《三联生活周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地主阶级改革派变易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关注点的变化,并说明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进的特点。
2021-02-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