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纵观整个历史,几乎所有定局的农业社会都是由国王或者皇帝统治的。偶尔有小国曾建立过所有公民都参与政治管理的民主政府,或由政治代表来实现各种选民利益的共和国。……1718世纪,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者开始质疑长久以来的君主观念。……伏尔泰等哲学家对宗教迫害行为极为愤慨,对王室官员执行的书报监察制度极为不满,因为当局者常常利用权力阻止出版发行商发行那些不符合政治、宗教统治要求的作品。启蒙思想家号召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

——摘引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二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哀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   卢梭无疑是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政治家思想家之一。20世纪初,以“中国革命的象征性符号”和“契约论思想家”这样两种形象为线索,出现了“自由与公民”、“公意”等大量专题文章:既有晚清时期严复与章士钊的笔战,也有民国以来张奚若、张翰书、朱坚章这样一些著名政治学家对卢梭的精微阐释,更有王元化、朱学勤、崔之元等当代著名学者的交锋与反思,以及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完整地再现了卢校这位伟大的启蒙政治思想家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勾勒了中国卢梭研究的基本轨迹。

——摘编自袁贺、谈火生《百年卢梭:卢梭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17、18世纪,哲学家和启蒙思家的倡导者开始质疑长久以来的君主观念”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进中国人如何以卢梭思想为武器开展救亡运动。
2021-12-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哀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卢梭无疑是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政治家思想家之一。20世纪初,以“中国革命的象征性符号”和“契约论思想家”这样两种形象为线索,出现了“自由与公民”、“公意”等大量专题文章:既有晚清时期严复与章士钊的笔战,也有民国以来张奚若、张翰书、朱坚章这样一些著名政治学家对卢梭的精微阐释,更有王元化、朱学勤、崔之元等当代著名学者的交锋与反思,以及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完整地再现了卢校这位伟大的启蒙政治思想家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勾勒了中国卢梭研究的基本轨迹。

——摘编自袁贺、谈火生《百年卢梭:卢梭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进中国人如何以卢梭思想为武器开展救亡运动。
3 . 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线索和话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百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终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综合百年历史,可以清楚的发现,西学东渐是围绕以下几儿个主题展开的:第一是了解世界,第二是求强求富,第三是救亡图存,第四是民主革命,第五是科学启蒙。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西学东渐的一个或多个时代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2021-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大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近代有关“传统与现代”的争论,正是相伴于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这使得有关“传统与现代”的讨论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实践状态密切关联。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争论焦点,有不同的理论侧重,有不同的现实指向,但是无论如何,“传统与现代”的争论,从来都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讨论;争论的核心,始终是要不要“传统”的问题。这种争论,始终是以两种对立的观点为主导线索,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的激进观点。和主张可继承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温和观点。

——摘编自陈来《传统与现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传统与现代”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0-08-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

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思想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8 . 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B.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019-01-04更新 | 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
A.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材料二   胡适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有过伟大的昨天,但后来逐渐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以僵化和教条,把它引进了死胡同。因此,当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刚一拉开,他就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即评判的态度。”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只有经过这种“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的抉择,才能正确地区分“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他“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所以,胡适在严厉批评正统文言文学是“没有生气”的“死文学”的同时,又高扬民间白话文学,挖掘和梳理出一条有别于正统士大夫文学史的民间“白话文学史”线索。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呼吁:“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他们还愤怒地指责:“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它自由发展。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摘编自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影响方面的相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