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2021-05-01更新 | 7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题
2 .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钱穆的这段话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B.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C.认为学习民主政治应当结合国情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这表明陈独秀
A.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B.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C.倡导文化平民化D.认识到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
2019-11-22更新 | 177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蓝精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期第一学期第二月考历史学科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019-01-30更新 | 93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2018学年肇庆一中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期末复习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019-01-30更新 | 521次组卷 | 59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7周历史文科晚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伧父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可见,作者主张
A.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C.大力吸收外来文化
D.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8 . 一份杂志强调要“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於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於客观的怀疑思想”。这份杂志最可能是哪一时期的产物
A.立宪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018-04-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7周历史文科晚练

9 . 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物人物速写
①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②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⑤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⑥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⑦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创建“湘军”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分属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2)概述这第三第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0周历史文科晚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民主与科学
D.经世致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