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6年年底,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士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这一建议,本是洋务事业发展之后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梁启超说: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集大成,在变官制……御史文悌说:若全不讲为学为政本末,如近来《时务知新》等报所论,尊侠力,伸民权,兴党会,改制度,甚则欲去跪拜之礼仪,废满汉之文字,平君臣之尊卑,改男女之外内,直似只须中国一变而为外洋政教风俗,即可立致富强,而不知其势小则群起斗争,招乱无已,大则各便私利,卖国何难。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指出;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五四运动前后,文化保守主义者主要关心的并不是传统的纯洁性,而是如何在外来刺激的深远变革中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一方面并不排斥学习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则强调不忘本土文化的地位,这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最低纲领。

——摘编自俞丽君《关于五四新文化时期中西文化论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保守势力反对学习西方的理由及晚清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论战的认识。
2022-02-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思想理性化,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一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一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2)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
2019-1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层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1)依据材料,联系中外近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世界及中国近代化的变革顺序。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国与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上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卷
4 . 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各自时代的核心价值,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随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交换的主体双方必须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否则市场不可能发展起来,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观念。近代以来,由洛克、卢梭、康德、斯密等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建立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第一,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在社会实践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第三,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

﹣﹣摘编自关晓丽《两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探祈》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社会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子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亦即必须清算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价值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分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经济政治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心”、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
2022-03-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二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的两个重要阶段,不应该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要放在整个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方面去研读,我们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没有我们后来人认为的、想当然的那么简单,对于建立民主政治的尝试,最初的维新派还是尝试着很婉转地宣传,当然这样微弱的声音,可想而知听者乏人,经历这次宪政尝试的失败后,革命党人倒是更加大胆,因为对清廷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样倒来得更加快绝,当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也更加广泛,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摘编自斐民《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简史》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成功,毕竟是要靠人来参与和完成的,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之所以会失败,问题就出在人的身上,了解民主的人太少了,对民主感兴趣并支持的人太少了,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得有个推介的过程,让国民认识到它的精妙之处,让人民认识到民主比专制更先进,更符合社会,更能维护自身权利,这是一项浩大艰巨但又可以治愈中国历史积淀而成的顽疾的必然举措。这样看来,陈独秀、李大钊的功绩并不亚于康有为、孙中山这些政治家。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五四)运动就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一年内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刊物达400种,第二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22-02-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从广义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根本上就是一种文化危机。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发起全面挑战,这一挑战包含着西方的价值观向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挑战,由此就引起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危机。出现了危机,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轨道来进行,因为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文化危机是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机,促进了思想启蒙。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出现文化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1-08-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枝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是以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若比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1)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
2021-08-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6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认为,该运动之所以爆发,实乃中西文化相交引发的多次冲突并促成国民的逐步觉悟之产物。自西方文明输入后,“凡经一次冲突”,中国“国民即受一次觉悟”。这种冲突与觉悟总共历经七个时期,概而言之,最初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现在迫切需要的是“伦理的觉悟”。这是因为,东西伦理观念的根本差异,正是“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中国要“建立西洋式之新社会”,最终有赖于伦理观念的根本性变革。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人在应对内忧外患的长期过程中,逐步感受与认知的结果。它高喊“打倒孔家店”,在“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的“新旧思潮之大激战”中,将以“孔教”为标识的传统文化推到“理性的法庭”上,使之遭到“最无情的批判”。

———摘编自颜德如《社会大变局与大趋向之中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1919年年底,《新青年》为重印前五卷刊登广告,其中有这么一句:“这《新青年》,仿佛可以算得‘中国近五年的思想变迁史’了。不独社员的思想变迁在这里面表现,就是外边人的思想变迁也有一大部在这里面表现。”的确,思想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真正形成爆发式效应的则是五四运动的推动,五四运动是使得思想意义上的革新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摘编自陈殿林、郝新宇《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再评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文化运动。
10 . 我们的“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包括了一切的传统文化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国学热的发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关注的是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等大学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国学热发展变化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从兴起原因和推动力量的角度概括近代、现代国学热兴起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现代国学热兴起的认识。
2019-12-16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